第A15版:副刊

老雁馍

□苏州 熹云

和兄弟吃完老家的羊肉板面后,就想到附近有一家打烧饼的摊子,试着在华灯初上的县城里寻找着,走不远就闻到了烧饼被炉火烘烤的香味。

一位比母亲小一些的摊主正在炉前忙着贴烧饼、取烧饼。金黄色圆烧饼的芝麻粒都胀鼓鼓的,香气扑鼻,虽然刚吃完饭,但仍想掰一块尝尝鲜。刚出炉的滋味,永远是那么诱人。买了烧饼后,看见旁边有一堆老雁馍,一对对码好,枕头大的白色老雁瞪着黑眼睛望着县城的夜景。

我们那里过了年,正月初二要去给姥姥家拜年,也就是出嫁的女子要回娘家拜年。到了正月十五那天,还要再去一次娘家,如此才算是走完了亲戚。第二次去娘家,要带着老雁馍。小时候见过母亲蒸老雁馍,两个翅膀是用梳子印出来的,一对眼睛则是拿黑豆嵌进去的。至于说嘴口和整体造型,就看蒸馍人的手艺高低了。

我已经好多年没有跟着母亲去给姥姥拜年了,今年春节跟着母亲在初二去姥姥家,103岁的姥姥身体依旧硬朗,精神头依旧很好。说起往事,也是一幕幕记得清晰。妹妹驾车带着她出去溜达一圈,见有烤红薯的,就去买了两个,结果一拿回来,姥姥全都吃完了,真是心情好胃口就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给娘家送老雁馍的民俗做法,反正小时常听大人说起,甚至还会拿这个开玩笑。当谁家得了女儿时,就会祝贺其父母多有福气,以后有人给他们送老雁馍吃了;当父母对女儿不好时,外人也会拿这个说事,对女儿说,以后不给他们送老雁馍了。在物质并不富裕的时期,老雁馍也是较好的礼物,毕竟也是细粮白馒头呢。

随着民俗的淡化,送老雁馍也不再成为必需的礼物,取而代之的是鸡鸭鱼肉,乃至补品之类。但近几年来,县城馒头店蒸制老雁馍的做法又红火起来,不但形状逼真,还开发出多种多样的品种,白面换成杂粮,或是老雁小雁组合装,这样的做法一下子又勾起了女儿们回娘家送老雁馍的亲情记忆。想想如今物质虽然丰富了,但是亲情总是不嫌多的,在古代常以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来训教孝行。现在以日常中的食物来唤起孩子们的孝心,不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况且,看着那栩栩如生的老雁、小雁,能够陪着长辈一起吃一顿团圆饭,不也是过春节的美好仪式和味蕾记忆吗?

所以我想都没想,就对打烧饼的阿姨说,给我来一对老雁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