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芙蓉小学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研学活动,由潘忱俪、叶婷和陈晓珊老师带队,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前往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参观学习。
中国醋文化博物馆分为醋史馆、老作坊、陈列馆和酱园等多个展区。在醋史馆,学生们通过观看图文资料、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演示,了解了镇江香醋的悠久历史和制作工艺。
酱园作为醋文化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为学生们打开了一扇了解调味品世界的大门。酱园里,一排排整齐的酱缸映入眼帘,酱香扑鼻而来。学生们在这里了解了酱油和酱菜的制作过程,从原料的挑选、处理,到发酵、调味,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匠心与智慧。讲解员还向学生们展示了传统的手工酿造技艺,如搅拌、晾晒等,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调味品制作的艰辛与不易。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并体验了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热爱祖国的种子。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学生将带着这份热爱和自豪,继续探索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传承和弘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芙蓉小学 潘忱俪/文
叶婷/摄
酱油说
大厨房,小灶炉,
美味飘香满屋堂。
生抽老抽味极鲜,
豉油蚝油皆相伴,
酱油魅力四处溢。
融四季岁月之味,
合千年酿造之技,
创每粒豆子之能。
芙蓉小学三(4)班 李懿洛
酱油赞
酱油的酿造,是一场关于时间与耐心的故事。
走进那古老的酱油酿造坊,传承千年的酱油韵味,一颗颗黄豆粒携着精选的醇香,历经时光的洗礼,缓缓呈现于世。温度的严苛考验,让它们在发酵中孕育独特的味道;色泽的挑剔目光,让它们在时间中蜕变奇特的色彩;风雨交加时,小黄豆粒与面粉紧紧相依,烈日炎炎下,它们连同盐粒散发诱人酱香。
时间将平凡的原料,幻化为餐桌上的美味奇迹。瞧瞧,这些平平无奇的黄豆,一旦汇聚成河,便拥有了摄人心魄的美味。每一滴酱油,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
芙蓉小学五(5)班 王语晨
指导老师 潘忱俪
探索酱油制造之谜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酱”作为百味之帅,据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小伙伴们,跟上,我带你们去镇江醋文化博物馆的酱园探索酱油制造的奥秘!
酱园里藏着许多有关酱油的知识,在这里让我大开眼界。我知道了最初的酱是用酒、肉和盐制成的。最让我心动的就是酱油的制作过程。首先是选豆,要经过精心挑选,去除杂质和坏豆;然后,给挑选好的黄豆洗个“热水澡”,让它们变得柔软,这样才有利于发酵;接着,就到了很关键的环节:制曲。就是将一种叫曲霉菌的微生物撒在蒸熟的黄豆上。这一步就像给豆子找来了一群“小酿造工匠”。曲霉菌会在黄豆上大量繁殖,分解黄豆中的蛋白质,产生丰富的酶类。
制好曲后的黄豆要加入盐水,放入大缸里开始发酵,要等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才算好。在这过程中,微生物们持续工作,酱油的颜色慢慢变深,独特的风味也渐渐形成了。最后,再通过压榨、过滤、消毒等工序,酱油就可以新鲜出炉啦!
通过这次参观,我深深感受到一瓶小小的酱油背后,有着如此复杂而神奇的制作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调味料,更是无数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芙蓉小学五(2)班 徐锦恬
指导老师 单银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