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晨光中的旋律

□安徽亳州 黄廷付

昨天早上,当第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轻轻拂过我的眼帘时,我习惯性地伸手摸索到床头的手机。工作群里的消息跃入眼帘,其中一条来自一位女工的紧急呼叫:“机器坏了,一排机器全停了。”我的心顿时被揪紧,脑海中迅速闪过一个念头——电器短路了,配电箱里的漏电保护器肯定跳闸了。

匆匆吞下几口早餐,我便披上厚重的外套,踏入清晨刺骨的寒风中。十公里的距离,在这几天只有一两度的早晨,似乎变得格外漫长。冷风如刀割般钻进衣领,我只能缩着脖子,咬紧牙关,继续前行。这不仅仅是一段路程,更是一场与时间、与责任的较量。

抵达工厂,车间虽小,却暖意融融,与外界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我直奔配电箱,果断推上跳闸开关,瞬间,车间内灯火通明,仿佛一切又恢复了生机。然而,那股淡淡的焦煳味却让我警觉起来,显然,问题并非那么简单。

面对一排静静沉默的机器,我开始逐一检查,试图找出故障的根源。但电路知识有限,我只能先尝试最直接的方法——开机测试。果不其然,一启动按钮,又是“啪”的一声脆响,跳闸再次发生。这次,我决定采取隔离策略,先关闭疑似故障机器的电源,再恢复整体供电,让其他机器先运转起来。至于那台“顽固分子”,则留待后续慢慢排查。

作为这个小工厂唯一的男性,面对车间里的大小事务,我总是身先士卒。没有电工,就自己摸索;不懂技术,就求助朋友圈。一张照片,几句描述,竟引来了众多热心人的帮助与建议。虽然也有人笑我不懂用电安全,但那份纯真的关心与无私的帮助,让我在这个寒冷的冬日里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最终,在领导安排的专业电工到来后,我们借助万用表精准定位到了问题所在——马达损坏。更换新马达后,随着一阵平稳的轰鸣声,机器终于恢复了往日的活力。那一刻,我长舒一口气,心中的石头也落了地。

领导的话如同一股暖流,涌入心田:“以后发现电器故障,你就打他的电话。不要为了省钱而去冒险。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全面精通,不懂的地方就问,不会的地方就请人帮忙。”这句话不仅是对我个人的提醒,也是对团队协作精神的诠释。面对未知与挑战,勇敢求助并非软弱,而是智慧与成熟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