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Y8版:艺+周刊

关于富春山居图的思考

——元代文人绘画的意义

元·黄公望 《九珠峰翠图》

元·黄公望 《富春大岭图》

□萧平

由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引导,我们不妨重新关注一下元代绘画。

元代(1271—1368)绘画受士大夫论画标准的影响,文人画的成就最为突出。在这个时期,中国画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写意精神与诗书画的合体,已经完备成熟。赵孟頫在题画诗中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说明了书与画的关系。吴镇说:“画事为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表明画家本身应具有的文化素养及诗文、书、画的自然结合。在绘画风尚上,元代绘画以复古主义为主导,元初两大主将赵孟頫、钱选,他们跳过两宋,取意唐人,倡导“以古为新”,其实是一种创造。在绘画实践上,元代的山水画成就最为突出,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在山水画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他们对自然山水的理解,超出了一般具象的认识,将参禅悟道活动融入对山水的理解中,且都具备着文人写意精神,对中国山水画意象体系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英国的东方艺术收藏家莫士撝曾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与中国的“元四家”相比较,认为中国文人艺术超前欧洲近十个世纪,因为“元四家”的写意精神,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欧洲绘画中才能看到端倪,这是我们民族艺术的骄傲。然而,在我们的义务教育中,中学生往往能够说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却不一定知道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教育的遗憾。

在认识元代文人绘画时,我们不妨对照当今画坛。可以说,元代绘画的“特长”,正是当今中国画界的“特短”。对于文化学养的缺失,对于写意精神的淡忘,制作之气、炒作之风与急功近利,无不是中国画的大敌,我们需要深省的。

在参观“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的过程中,陪同并给我们做讲解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一名副研究员,她在与我们交流中说,其实,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过去也展过,都没有引起这样热烈的场面,其中媒体的力量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媒体宣传不仅在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文化建设方面也应发挥积极作用。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是宣扬高雅的文化,还是宣扬低级、庸俗的文化,反映着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绘画,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一部分,中国画的传承与推陈出新并不矛盾,一味地模仿,不是传承;一概地否定,不叫创新。无旧何以为新?盲目无根由的所谓创新并没有意义。温故而知新,正是我们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