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朱步楼
当第一缕春风轻拂过大地,万物似乎都被唤醒了沉睡的灵魂,开始了悄无声息的蜕变,人们满怀喜悦地拥抱着那和煦的春风、明媚的春光,而我的味蕾,更是期待开启一场至鲜至美的舌尖盛宴。
荠菜是春天的使者,早早就在田野、山坳、溪边探出嫩绿的脑袋。我家靠近九乡河生态公园,元宵节刚过,家人就和邻居相约,去九乡河岸边挖回了一篮子荠菜。将荠菜清洗焯水后,剁碎与猪肉、鸡蛋搅拌,加上适量的盐、葱、姜和香油,把调好的这些馅料放在面皮上,卷起、折叠、再卷起,然后蘸点水将面皮压紧,就包成了荠菜春卷。一个个包好的春卷,就像一个个裹着春天秘密的绿色襁褓,放入油锅里不一会,外表渐渐金黄,仿佛被春天的暖阳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咬上一口,“咔嚓”一声,外皮的酥脆即刻在齿间炸裂,紧接着,荠菜的清香、猪肉的醇厚、鸡蛋的嫩滑,在舌尖上交织共舞,那是春天最纯粹、最本真的味道。
竹笋是春天的勇士,沐浴着春雨,从泥土中昂然崛起。小区里有几片竹林,每年春天都为我们奉献了大快朵颐的食材。星期日,我带上两个孙女一起到竹林挖春笋,蹲下身子,轻轻拨开地上的腐叶,只见春笋沾着晶莹的露珠,宛如刚睡醒的婴儿,睁眼打量着新的世界。按照去密留疏、去弱留强的原则,我们有选择地用小锄头、小锹挖出一根根带有泥土芬芳的竹笋,剥掉一层层笋衣,露出乳白、脆嫩的笋肉,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苏轼曾写道:“残花带叶暗,新笋出林香。”鲜美的春笋,可白煮、可烹饪、可熬汤,每一筷子都是春的滋养,带着竹林的质朴、春天的灵动,吞咽下肚,仿佛整个身心都被春的温柔包裹。
香椿是春天的馈赠,伴随着柳绿桃红,带着浓浓的乡愁。几年前在院子里栽了几棵香椿树,渐渐高大,采摘不便,去年修剪了一下。这几天长出了一簇簇紫红色的香椿芽,隔着几步距离,就嗅到那独特而浓郁的香气。采下最鲜嫩的芽尖,开水烫焯,香味被瞬间激发,变得更加醇厚悠长。香椿拌豆腐是江浙一带春天尝鲜的家常小菜。汪曾祺先生在文中是这样描写的:“取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字里行间的色香味,不由得让你食指大动。将香椿头切碎后打上鸡蛋,摊成翠绿的香椿鸡蛋饼,一口下去,蛋的香味与香椿的香气完美交融,恰似春天轻柔而又坚韧的生命力,在舌尖上跳跃,在唇齿间回荡。
春天还有许多大自然慷慨给予人间的限定美味。在南京菜市场上,那些冬天隐藏在田间、山林、河涧里的精灵,都接踵而至向人们报春。不仅马兰头、枸杞头、豌豆苗、菊花脑等时令野菜琳琅满目,河里的螺蛳、河蚌也纷纷上市,让我们有了更多抢“鲜”品尝的选择。经过数月寒冬的蛰伏和滋养,螺蛳、河蚌满含浓浓春意和生命的能量。江南一带有着“明前螺赛肥鹅”的说法,韭菜炒螺蛳、酱爆螺蛳、上汤螺蛳,鲜得让你流下口水,啜一口欲罢不能。把晶莹剔透、粉嫩诱人的河蚌肉和豆腐放在一起煲汤,再加上适量火腿、咸肉和笋片,待汤汁呈奶白色、蚌肉酥软后,撒上少许盐、白胡椒粉和一撮香菜、葱花,白绿相间,鲜香浓郁。一盆河蚌豆腐汤,如同把整个春天端上了桌,溢满了春天的清香、温暖和润泽,每一口都让人眷恋,每一口都回味无穷。
春天,这个四季轮回中最为温柔的章节,它不仅仅以绚烂色彩和勃勃生机装点着大地,更以一种微妙而深刻的方式,在每个人的舌尖上缓缓铺开一场关于味道、记忆与生命的哲学对话,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咀嚼、品味和吞咽中升华。
舌尖上的春天,永远是这么诱人、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