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生活常州

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和力量

刑法课老师倪震:教法律更教人生

倪震(前排左三)和学生们 受访者供图

在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倪震老师不仅以刑法课堂上的严谨专业著称,也以生活中的温暖陪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与喜爱。从课堂到课外,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位好老师的责任与坚持,也用真诚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课堂上严谨与趣味并存

倪震老师在法学院开设的刑法课,一直被学生们评价为“最吸引人的课堂”。他的课堂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核心,借助大量真实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刑法知识。他曾在讲解故意杀人罪时,用一把学生定制的木质刀,模拟案件中的犯罪行为,生动地展示了刑法条文背后的逻辑和意义。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对刑法产生了浓厚兴趣,也让法律条文从冷冰冰的文字变成了鲜活的知识。

倪震认为,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更是启发思考和培养能力的阵地。他常用贴近生活的案例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名学生回忆道:“倪老师的课不仅有趣,还让我们意识到刑法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他总是用一个又一个实际案例,帮助我们建立完整的法律逻辑。”

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倪震从不放弃任何一个掉队的学生。他用细致耐心的讲解,帮助学生跨越理解难关,用严谨细致的课堂设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紧跟课程节奏。“倪老师的课堂从未让人觉得枯燥,他总能让我们感到刑法知识就在生活中。”学生陈欣雅如是评价道。

课后的朋友与陪伴者

课后,倪震的角色从老师转变为学生们的大哥哥。他时常邀请学生一起到食堂吃饭,一边畅聊生活,一边分享学习经验。学生朱颜表示:“倪老师特别亲切,坐在我们身边聊生活中的点滴,帮我们解除困惑。这种温情让我们感觉很温暖。”

刚到史良法学院时,尽管家住镇江,距离学校超过100公里,倪震依然坚持每周多次往返学校,为学生的成长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即使晚上备课到深夜,第二天早晨他仍会早起赶到学校,与学生们一起上早课或晚自习。作为班主任,他总是将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中的困惑,他都会耐心倾听,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刚到法学院那一年,他就获得了“优秀班主任”荣誉。

每学期班级中有转专业的同学加入时,倪震总是担心他们难以适应新的环境。他特意组织转专业的同学一起跑步,在慢跑中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况。跑步结束后,他还常常请这些同学吃饭,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那些夜风轻拂的夜晚,倪老师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力量。”一名转专业同学深有感触地说。

全身心投入与细腻关怀的践行者

倪震的努力不仅体现在课堂内外的陪伴中,更体现在他对学生成长的持续关注中。无论是学业指导还是心理疏导,他都不曾缺席。他在一次与学生的深夜谈话中说:“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塑造人格。作为老师,我希望用我的经历和行动,成为你们未来选择的参考。”

除了关注日常教学,倪震还特别注重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建设。他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名学生,用朋友般的真诚拉近距离,让学生感受到班级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班上的学生表示:“倪老师让我们不仅学会了法律知识,也懂得了如何更好地生活与工作。他是一个让人由衷尊敬和热爱的老师。”

倪震老师这种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得到了同事的高度评价。同事秦开炎提到:“倪震总是能以温暖和细腻打动学生。他的学生不仅在学术上获得成长,也在与他的互动中学会了关爱他人。”

倪震的辛勤付出也离不开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在工作与家庭之间来回奔波,既能扮演好教师的角色,也能履行好家庭的责任。“倪老师的时间似乎永远被压缩到了极致,但他却总能给人满满的安全感。”一名学生这样评价倪震的坚持与努力。

后记

在平凡中创造温暖

倪震老师的故事,是一位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真诚关爱与责任心的真实写照。他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陪伴学生成长的重要伙伴。在他的课堂上,知识与温暖并存;在他的关怀下,学生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师生之情,更是朋友般的支持和力量。

用真心教书,用真情育人,倪震老师用行动践行着一位好老师的标准。他用一堂堂精彩的课程和一次次耐心的倾听,书写了属于他的教育传奇,也为学生的人生道路增添了一份难以忘怀的温暖与动力。

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