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记忆

□南京 曹冬云

前些天打扫母亲的房间,帮助她整理窗前的书桌时,被一本练习本锁住目光,这是女儿读高中时的作业本。诧异之下随手翻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对联式排布的警示语——右边写“点点滴滴的记录,”左边写“预防记忆的丢失”,横批是“防老年痴呆”。一时语塞,想给予赞许的笑却又满是苦涩。

六年前,接74岁的母亲与我们同住,来之前弟弟交待说母亲的小脑有些萎缩,记忆力不如从前了,让我多加关注。我就建议她每天背一首唐诗,或者抄写唐诗,这样来锻炼记忆力,母亲断然拒绝。她说:“上班时太辛苦,每天要完成几个案子的审理和判决,现在不想再用脑了,只想轻松。”我心里却犯了急,总要想办法解决关于她记忆力衰减的问题,除了三餐增加鱼虾排骨外,还买了核桃、鱼肝油、脑黄金等一堆补脑产品。但还是要让她写写画画。于是又提议让她写回忆录,把她过去的人生经历记录下来,她还是否决。我心有不甘地加上一句:“你不写写画画、记一些事情,小心老年痴呆哟。”或许这最后一句话起了作用,从此,每天晚上看完《新闻联播》,她就端坐在电视前,记录南京的天气,这一记坚持了五年多。

翻开练习本的第二页,这样写着:2025年1月7日是腊八节,我要记得提醒女儿不要忘记做腊八粥。下面还抄写了几个中药小偏方和健康小知识。继续往下看,本子上有很多生活记录:1月18日是周六,天气预报说是晴天,正好是女儿休息,我想让她陪我去夫子庙看看,过年了人多拥挤就不去凑热闹了。1月22日,这两天腰和左边腿疼得厉害,走路都走不成,看冬云明天有空没,带我去医院看看,等她晚上下班来家再跟她说。1月27日是年廿九前一天,要记得把压岁钱给孙子孙女们,不能等到年廿九,要看春晚怕忘记。2月12日是元宵节,我要记得去买些黑芝麻元宵。2月22日,是外孙女开学。年前,女儿带我去秦淮区中医院康复科做针灸理疗,太好了,让我过了一个安稳年,腰腿没那么疼舒服多了,还是有女儿好。前段时间她跟我发脾气,对我那么凶,我心里很难过,南京我就她一个亲人,父母和哥哥都不在了,我不靠她靠谁。好在是母女没有隔夜的仇,很快就和好了……看到这儿,我的眼泪喷涌而出,想起那次凶她的情景。那是年前带母亲去做针灸康复治疗的第一天,CT片显示母亲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脊椎已经压迫到坐骨神经,主治医生一再叮嘱母亲以后不要腰部用力了,建议去药店买一个腰托系在腰上,母亲以不方便为由,固执地不肯买,回到家也不闲着,还去拖地。为此,我是既心疼又着急,忍不住大声呵斥她不要做这些事了,我说我接你来是让你享福的不是来帮我做家务的,家里有我和爱人,不需要你做这些事。她就是不听,所以,我没忍住火气。其实,发过火后我也是十分后悔,不该对八十岁的母亲发脾气,完全可以好好跟她说。

过了八十岁的母亲明显老了,虽然还未老糊涂,思维也还清楚,但步履已明显蹒跚。她很努力地记录那些她认为重要的事情和想要做的事,就是为了防止记忆丢失。每晚喋喋不休地韶那些久远的她曾经引以为傲的陈年旧事,一生没有断过冤假错案,一生没有做过违法乱纪和害人的事,过去的事记得异常清晰。可是,前天告诉她3月1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之日,再过一天她就忘记了。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像母亲一样,抵挡不住岁月对记忆的侵蚀,对母亲有时候的忘事也有了包容与理解。既然这样,还不如好好珍惜当下,用爱和细心去关心母亲内心的需求,用体贴善待爱人对我的包容和迁就,用通情达理成为女儿人生之路的后盾,用积极阳光的心态做好每天的琐碎,处值得珍惜的友人,即便有一天岁月偷走了记忆,只要家人相守、友情还在,就是最可亲的安好。

合上母亲的记忆本,打开窗让清风进屋,我看见窗帘在欢快地舞动。而母亲坐在客厅里打电话:“宝贝孙女,马上就是你的生日了,你不要忘了打电话给你妈,你的出生日正是她生你疼痛时。”我的眼泪夺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