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绳玩出花、太极扇耍得虎虎生风、跳房子跳出新花样……一节课后,谁不想撒个欢,让身体和头脑“充充电”呢?今年年初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今年春季新学期,全国多地学校陆续跟进课间微改革,将课间10分钟延长到了15分钟,给中小学生的课间带来更多新玩法。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加入群聊”,讨论起这场教育领域的微改革。
通讯员 李川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徐苏宁 徐红艳 卢河燕 刘伟娟
政策落地
“课间15分钟”孩子们玩嗨了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曾经屡屡冲上热搜,不少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建议“保障师生课间十分钟休息权益”“不能让一代人的童年回忆留在厕所”……
在代表委员的关注和推动下,如今,课间“扩容”真的落地了。
“超级喜欢现在的课间”“有了更多的时间玩游戏、做运动”……近日,在徐州邳州市英华路实验学校,随着下课铃声响起,师生们快步走出教室,在指定区域集中,开展跑步、跳绳等体育锻炼活动。学校不仅将课间休息时间延长到15分钟,还在上午、下午分别设置了30分钟大课间。
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的孩子们带着游戏来上学了,他们的课间15分钟被规划得明明白白。同学们自发形成游戏社团,最会“玩”的孩子当团长,以招募社员的方式组建班级游戏社团,组织课间游戏活动,并定期交流。团长和社员都是流动的。此外,为更好地在有限时间和空间落实好课间15分钟,学校还倡导每一位教师都和孩子们一起游戏。
如今,北京、江苏、广东、福建……“课间15分钟”的风潮渐渐席卷了全国教育系统。对于延长课间活动时间,不少家长表示赞成:“孩子终于说能来得及上厕所了”“多出来的5分钟可以让孩子多晒晒太阳,对防控近视也有帮助”“建议进一步推广”……
代表委员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
课堂与课间是有机整体,注重孩子全面发展
课堂与课间、看书与锻炼、脑动与身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副校长、物理教师李鸿彬表示,“课间15分钟”的落地,将进一步巩固国家“双减”工作成果,突出孩子们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注重孩子们全面健康成长。“在活动内容的设置上,可以选择让学生身心放松的、运动量较小的体育活动项目或文艺活动项目,也可以在操场或走廊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看远处的风景。”
李鸿彬透露,南外有较好的硬件设施,也有一支敬业爱生、专业水平较高的班主任队伍和体艺教师队伍。大家都非常积极,主动为课间15分钟活动安排出谋划策。
全国政协委员林敏洁:
分年龄段、分年级,设置课间活动时间和内容
“这对于改善青少年身心健康非常重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小眼镜、小胖墩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台联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林敏洁对此深有感触。她说:“我7岁就加入了游泳队,深知拥有良好身体底子的重要性,也曾提交过关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建议。”
“多出来的课间5分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如何落实,各地各学校还可以进一步统筹规划。”林敏洁说,“课间15分钟”并不是简单地延长时间,学校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科学合理的课间活动计划,提高活动质量。
具体来说,“课间15分钟”做什么、怎么做,学校可以基于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量身定制活动的时间和内容。“比如针对小学生、初中生,乃至于每个年级的学生细化分层设计、精准供给。”林敏洁举例说,对于毕业班的学生们来说,最需要的是适当的放松和减压。对此,学校可以结合就近原则,为他们设计专属活动区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课间活动更加自主、更加张弛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