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大江苏

再现4000年前彭城之源

徐州筹建下圆墩遗址公园

“彭祖故国”是徐州重要的历史名片。从文献可知,帝尧封彭祖于大彭,创建了大彭氏国。彭城的起源在何处?“1955年,文物工作者在云龙山东北麓调查时,发现了龙山文化时期的下圆墩遗址。这是迄今为止徐州市内发现的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存。龙山文化距今4600至4000年,其时间与帝尧封大彭的年代相近,有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大彭国的前身。”徐州博物馆副馆长原丰介绍。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里正筹备建设下圆墩遗址公园。

彭城七里是贯穿徐州老城区南北的历史文化轴,南起云龙山,北至故黄河,全长3.5公里,是古彭城历史遗迹和文化街区的集聚地。2023年,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分为“彭城之源”“土城汉风”“户部繁华”“回龙巷陌”“大同风情”“鼓楼时尚”“黄楼胜迹”七个单元。

其中,下圆墩遗址位于现在的徐州市高级中学和江苏师范大学老校区之间。当年,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工作人员在调查中,发现了具有典型龙山文化特征的泥质灰陶豆、纺轮、黑陶罐等。用“彭城之源”来命名下圆墩遗址所在的云龙山片区,其背后大有深意。

“经过考古证实的5000年中华文明中,龙山文化是其重要节点。徐州受黄泛影响比较严重,在下圆墩遗址发现龙山文化的人类生活遗存,对徐州来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原丰介绍,在彭城七里建设中,下圆墩遗址将作为徐州城市文化的地标进行打造,让市民游客从中感受4000年前徐州城区古人的生活场景。

云龙山与徐州博物馆一路相隔。当下的云龙山脚,云东一道街人行步道及文脉南段景观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在云龙山东门前禅修广场的西南角,有一处新建的景观,由四块长条石柱组成,斑驳的石柱上雕刻着龙山文化的文物陶豆、纺轮等。景观前的草坪上,卧着“下圆墩遗址”的大理石碑,碑文简介了遗址的来龙去脉,文中点明“下圆墩遗址对于溯源城市之根、讲述地域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有重要的意义。”

此处景观的马路对面,被绿色围挡遮住的,正是筹备建设的下圆墩遗址公园工地,北连云东文化街区和莲花广场,南接名人馆和彭祖园。据彭城历史文脉城市更新工程建设现场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完工,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徐州南北历史文脉主轴线,营造丰富多样的城市开放空间,改善文化旅游环境。通讯员 张瑾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