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春季多养肝,一年病不沾”,惊蛰节气之后,春雷始鸣,万物复苏,人体气血亦如草木般向外舒展,但乍暖还寒、肝火易旺,更需养肝护肝。近日,南京市中医院中医杂病门诊上的乏困、情绪差、咽喉炎反复的患者多了起来,其中不乏“脆皮”年轻人。“这些问题,其实都与肝脏有关。”教授徐征坦言。
实习生 葛雨琪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文/摄
肝气不畅,春困找上门
“最近总觉得特别累,做什么都提不起劲,早上起床也困难。”这是许多人在春季常有的感受,也就是俗称的“春困”。徐征解释,春困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气机的运行。若肝气不畅,气血运行受阻,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足的气血滋养,就会感到疲惫乏力。
专家提到,春季阳气生发,肝气也应随之舒展。如果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不仅会让人感到困倦,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症状。比如有基础病的老年人更容易中风,正在长个子的孩子可能出现生长痛。因此,春季养生的首要任务就是疏肝理气,保持气血畅通。
肝气郁结,情绪就像过山车
春季不仅容易春困,情绪波动也较为常见。徐征指出,肝气不畅会表现为两种极端情绪:一种是肝气郁结,情绪压抑;另一种是肝气过盛,易怒暴躁。
“有一个40多岁的女性患者,最近脾气特别暴躁,尤其是在经期来临之前,一点就着,家人十分担心。”徐征分享了前不久接诊的一个病例。经过诊断,这名患者的症状正是肝气过盛所致。通过疏肝理气的中药调理,她的情绪逐渐平稳,家庭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女性在春季更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问题。徐征解释,女性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会导致气机不畅,进而引发情绪低落、焦虑等问题。对于这类患者,她表示,也可以试试逍遥丸这类疏肝理气的中成药,但严重的情志问题应及时就医。
咽喉炎反复发作,也与肝有关
春季气候干燥,许多人会出现咽干、咽喉异物感等症状,甚至反复发作慢性咽炎。专家表示,这与肝气不畅也有一定关系。24岁的吴先生(化姓),体形偏胖,睡眠质量也一直不好,最近一段时间,他起床后总觉得嗓子卡了一口痰,十分难受。
经过诊断,徐征表示,这名患者的症状属于中医所说的“梅核气”,即痰气交阻于咽喉所致。通过疏肝理气、化痰止咳的中药调理,吴先生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徐征提醒,春季咽喉炎患者增多,除了气候因素外,肝气不畅也是重要诱因。日常饮食应避免油腻、辛辣等易生痰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