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用青春脚步丈量文明,用躬身实践诠释雷锋精神。在校史馆、博物馆、创意工坊,到处有梅村高中教育集团学子的“志愿红”。
校史寻根,爱党爱国的坚定信念。梅村高中教育集团联合吴风实验学校、梅村实验小学,让学子们在校史里重温爱党爱国的红色记忆。陈枕白校长一心向党抵御日伪奴化教育,“江抗”东进部队留下爱国精神,校史唤醒红色记忆,感悟雷锋伟大而又朴素的爱国情操。
文化传承,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堂。师生们走进梅里遗址博物馆,学习文物知识,聆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了解吴文化的独特魅力,让同学们感悟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博大精深。
志愿讲解,吴地文化的薪火传承。“这件陶器是吴越先民的智慧密码”“青铜剑上的纹路藏着春秋战事”……志愿者们用饱满的热情将江南吴地文化娓娓道来,从古老的器具到珍贵的书画,每一件文物在他们的讲述下都鲜活起来。
志愿者们在助力文化遗产传播的同时,也在实践中深化对雷锋精神的理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的意义,而校馆合作的新模式更有望打造校馆合作典范,为后续思政教育实践提供宝贵参考。
工坊携手,互助共融的匠心传承。学生们走进创艺工坊与残障伙伴掌心相贴,传递工具的温度。学生俯身倾听,目光坠入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坚持故事。工艺虽简,但意义不平凡。当歪斜的笔筒立起第一支春日的花,两种生命在碰撞中听见回响,这是双手与双手的平等对话,让残缺成为独特纹路,让共融生长为最坚韧的工艺品。
多肉植情,公益助残的温暖接力。雷锋小分队走进多肉花园,俯身辨别杂草与青涩嫩芽的界限,归整那些沾着泥土与汗水的花盆。学子们在专业指导下,将希望栽入方寸土壤,认购一株残疾人亲手培植的倔强生命,让饱满的叶片替我们诉说——最温暖的公益,是让努力生长的人被看见。
校史馆的故事墙,梅里遗址的陶鬲,正等待着新的讲述者。创意工坊的多肉,将在更多掌心绽放,雷锋精神的星火,终将在每一双温暖的手中传递。
华梦凯 邹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