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盐南高新区珠溪古镇一处百年老屋,一间别致的木雕工作室开业,吸引不少爱好者前去打卡。
“大学毕业后我曾做过室内设计,后来专门学了木工工艺,现在回家乡开了木工坊。”90后朱虹希望这间木工坊给爱好者一个打卡体验的地方,成为上班族休憩放松之所,好好享受慢时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菲 文/摄
把老式民居改造成木工坊
近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木工坊,这里由老式民居改造,门口木质牌上写着慢时光小院,两侧站着可爱的结界兽。踏步而入,多肉、蔷薇、牡丹、桂花等花草植物错落有致地布置在小院里,生机蓬勃。
进入工作室,正中间是木雕操作区,两侧分别是展示区和休闲区,展架上一排排木雕玩具很是吸引眼球,鸟儿、大熊猫、石矶娘娘等煞是生动可爱。往里走,还有各种型号的凿、刨、锉、钻、锯、车床等木雕设备。
“自从去年十月份租下这处小院,这里的每个环节都是我亲自设计的,装修主要让我爸爸承包了。”朱虹说,“木工坊已经开张,我希望通过传统+现代的工艺手法,对外定制文创产品。同时在线上线下开设教学课程,线下每周接待爱好者体验。”
颇为有趣的是,朱虹还想尝试以物换物的形式,“比如附近一些年纪大的村民,他们可以拿蔬菜、日用品等来换木雕作品;一些年轻人也可以拿着他们认为合适的物品来进行交换。当然目前还只是设想,后续会慢慢改善。”
生于木匠世家,想传播木作技艺
一个女生,怎么会想到开木工坊的?朱虹介绍:“我爷爷是一名老木匠,爸爸传承了爷爷的手艺。我是伴着锯刨凿的声音长大的,也许是从小就在内心埋下了传承的种子。”
朱虹大学学的是动漫专业,毕业后从事室内设计,30岁那年开始重新思考人生,想换一种自己喜爱的方式生活。于是她来到天津,学习传统木工,“那时候师傅主要教我们传统的榫卯结构,在学习制作的过程中,我也会加入自己的一些创新设计。”
“学习期间,我有个师兄非常有工匠精神,他做的榫卯不仅外部精致,内部也要精准,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影响了我们。”朱虹回忆道。
后来,她被师兄邀请一起合伙开木工坊,主要教儿童木工,“当时木工坊里几乎所有的桌子、凳子都是我们自己打的,这种亲手制作、创造的过程让我感觉很踏实,也很有意义。”
如今,看到了家乡的巨大发展变化,特别是看到珠溪古镇有陶艺、皮艺、铜雕等非遗项目,朱虹想到了把木艺也加入其中。
朱虹希望每个走进木工坊的人,都能享受慢时光;希望能把她多年积累的经验分享给其他爱好者或者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希望一些在城市里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这里体验木雕,释放压力,愉悦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