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家公司“强制下班”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的广泛关注。
作为一个职场人,我是极力赞同“不加班”的。
曾几何时,“加班文化”成为不少企业的默认规则,甚至演变成一种隐形的职场竞争手段。“谁走得晚,谁更敬业”“谁灯亮得久,谁更有前途”……这些观念让无效加班、形式主义加班大行其道,员工疲惫不堪,企业效率却未必提升。
仅靠几家企业的尝试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让“不加班”成为职场文化的新风尚,让更多企业主动摒弃“以加班论英雄”的陈旧观念,让“不加班”之风刮得更猛烈些。
效率至上,让“加班=努力”的逻辑破产。试想,如果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任务分工明确,协作流畅,何需动辄熬夜、周末泡公司?许多加班安排并不是因为工作量大,而是因为流程冗长、决策拖沓。提升效率,让工作回归本质,才是正理。企业的成功不在于员工在工位上熬了多久,而在于员工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了多少价值。
幸福导向,让“加班=奋斗”的观念淘汰。在过去的职场叙事中,奋斗常常与“超长工时”画上等号。其实,真正的奋斗不应以牺牲健康和家庭为代价。当员工能准时下班,有时间陪伴家人、锻炼身体、发展兴趣,他们的幸福感会增强,归属感会提高,对工作的满意度也会提升。幸福的员工才是高效的员工,这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真正动力。
制度保障,让“加班=常态”的现象消失。要让“不加班”真正成为职场新常态,除了企业文化的变革,还需要制度上的保障。企业要通过优化考核机制,真正把“少加班、重效率”落到实处。
无锡 孙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