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百米国画长卷题记:
滥觞于青藏高原的万里长江,纳百川、越万山,浩荡东流,它是孕育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摇篮。远古制陶、制玉、稻作、铸铜、抽象艺术等,都可以在长江流域找到其源头,并逐渐形成内涵丰富传承有序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为主的千年文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烟波浩渺无穷。图卷选取长江流域出土的文物一百五十件。无论是三星堆、金沙出土的神秘器物,还是炭河里、大洋洲等地出土的楚国遗存,以及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顺山集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时代陶器玉器,皆呈现出古人聪明才智和独特艺术审美。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些精品文物是长江文明的重要物证,也是中华文明的珍贵遗产。
岁在癸卯冬日,嵇亚林画,白鹤题
名家题跋:
吾国文明以长江为聚蕴之所,自唐古拉山而下,途经十一省,垂祉国土逾一百八十万平方公里,诚华夏之第一河也。岁月其积,生民其繁,乃造今日之昂岸中国。
亚林先生博古有识之君子,积三年之力而就此长卷。以长江流域文物力现吾国之璀璨辉光,诚画史未有之创举也。
嘱余附题,深表谨肃。然余居江滨念余岁,岂又无怀乎?遂慨然擢笔,以弃拙遑:
国高三段,起西北而向东南。
势成纵龙,披鬣鬣而踏浩汤。
谁其贯乎?曰长江,曰扬子江!
生民有幸,百谷兹养,
岳流有幸,骚藻助光。
汩汩埃埃,乃济文章。
人泛舟其水上,或凭栏伫其旁,
敢不畏此深厚,敢不快其斐芒?
有情风,千里卷潮来。
嵇子颖椎古物,罗列神光。
缩千万年,矘眄立收。
案管之作桨枻,流光之拽砚舷。
巴蜀吴越,潇湘滇藏,
唯其皓志,有图有史。
既陈于卷,既陈于堂。
赘跋于尾,忽曜漪光。
甲辰四月,东亭人吕少卿于金陵城西黄瓜园中
(作者吕少卿,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中国皆仰赖大江大河的恩惠。长江流域是人类远古先民的摇篮,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几千年来,长江文化融合了周边诸多文化元素,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与文化遗产,“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嵇亚林、白鹤两位先生潜心创作的这部长江流域精品文物绘画长卷,融绘画、书法于一体,构思精妙、内容丰富,成为传播与弘扬长江文化的一道美丽风景。
何成洲甲辰夏月写于金陵 郭列平书
(作者何成洲,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江流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精品文物不仅反映了不同文化交流融合的过程,也是研究华夏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见证。从文物看长江,自雄伟奇峻的青藏高原到横无际涯的东海入海口,上中下游的重要文化类型无不璀璨夺目。数量众多、类型丰富的长江文物昭示着长江文化的创造与魅力、智慧和精神,展现了中华文明壮丽篇章。
嵇亚林先生践行着文博人的初心与担当,他独辟蹊径创造了《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巨幅长卷,将长江深厚的文化内涵、广阔领域、浩瀚气势,倾注于他所追求的文物绘画之中。一件件国之瑰宝以传统的笔墨形式,凝聚在饱含深情的画卷中,绽放出迷人的光辉。他致力于中国画创作题材的拓展,既让文物在中国画中活起来,也将文物以一种新的时代话语,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让中华文化在传播弘扬中变得可见、可感、可亲。
贺云翱先生评嵇亚林先生画长江万里流韵巨幅长卷
甲辰夏赵彦国书
(作者贺云翱,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嵇亚林先生近年来致力于有关长江流域文博主题性绘画,经过他的探索和创新,为中国画承应时代变化作出自己的思考努力。他的作品中总是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古朴、厚重、醇和的气息,我们不仅仅能在此“欣赏”到嵇亚林作品的独特风格,其画外体现出来的“文韵”,画内包蕴着的“品格”才是真正画家的匠心之处,正如傅抱石先生所言“画笔之大,在于史味”。祝愿嵇亚林先生未来的艺术之路畅达、坚实、长青!
黄戈写于甲辰夏傅抱石纪念馆
(作者黄戈,傅抱石纪念馆馆长、研究馆员、艺术学博士后)
本版作品为《长江文明 万里流韵》百米国画长卷局部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