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6版:读品周刊

读《做书》,看出版人风采

《做书:编辑那些事》 徐海、刘颋主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25年1月

□张洪

凤凰传媒徐海总编辑与《文艺报》刘颋副总编辑共同主持的“编辑故事”专栏,报纸专刊发表后,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结集而成《做书:编辑那些事》出版,堪称中国当代出版业的一部工匠实操之作。聂震宁、任超、李岩几位资深出版人来到北京图书订货会现场道贺并发表感言,相识一二十年的时贤们远见高谈,我因突发情况未能当面聆听,只有再从文本上细读做功课,弥补缺憾了。

几十篇真切说道文章来自贤长良友,协力同心,言各有当,堪称胡愈之先生近四十年前倡言创立的“群言堂产销合作社”“广开言路,广开才路,广开财路”,“两个文明”建设的结合,双百、双效、双创的落实深入,莫不可以经由此平台寻路径找线索,求得答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邮购《文艺报》合订本,开始采买江苏版书刊,现在仰望洋洋百万言《江苏出版史》,翻阅众人攒聚的《做书》文集,自己尝试了几种读法,由古籍类到人民系,或者立足约稿环节再跳读其中的设计装帧段落等,叨教滋养既有针对性,也对过往关键节点产生了新理解。

忆想曾经浏览的凤凰产品,致敬年长于自己的凤凰编辑领军人物,我依次重点选择汪修荣、张昌华、唐爱萍、姜小青、府建明五位的文章,串联起个人阅读经历与大家分享。余光中《左手的掌纹》、陈之藩《人生的盛宴》分列《大家散文文存》第一辑和第六辑,案头常读,其人其文几乎就是名士风度、诗人学者的同义语、代名词。昌华老师策划的“双叶”丛书,当年购得郁风、苗子和黄宗英、冯亦代几册,感慨于内容与书装的互为表里互相映衬,后来常以此与年轻同行交流:小开本,双封面,低价位,现代“蝴蝶装”,行文简,意味深。为寻找陆小曼照片资料,编者两次赴沪访问文史馆、画院,又致函范用借阅小曼著作;七八月里赴印刷厂督印,冒着37℃高温;善本新品背后,凝结着多少智慧汗水。张氏记录勇于担当的蔡玉洗总编辑,2001年秋全国书展期间我们与作者周秉德、铁竹伟一行慕名拜访,蔡总导引介绍书香四溢的凤凰台宾馆,还赠送了其主编的《南京情调》一书,其身份是博士头衔的总经理。好书相伴,开卷是福,凤凰台确实不愧为绝佳下榻处。

唐爱萍、王小文分任主编、副主编的《畅销书摘》,如同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外书摘》那般,关注了多少体系内外的主流经典。惜之与《书与人》《书林》等刊物一样,渐次从长三角文化圈中退隐消失。返古探旧,溯源出新,姜小青社长作为全国古工委副主任兼秘书长,2020年10月与宫晓卫、高克勤两位先生北上大连调研指导“十年规划”的情景历历在目。古籍出版社更名的得失之间,“定位、选题、人员三大问题”,长宜放眼量,凤凰终涅槃。府建明总编摆布“杂家”的贬义褒称,杂中求专,编研相长,投身学术出版历练中“与作者共成长”,退休在即,实现了由出版人到学者的角色转化。遥想因文结缘、问学求知路上拜识的诗人马铃薯兄弟、翻译家顾爱彬、编辑学研究者蔡克难,还有群星闪耀的凤凰出版前辈中坚及其代表作,像李景端先生与译林版卡尔维诺系列等等,编辑与创作的故事流传有序,还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元、更奋进的解读与裨益。

李叔同编订校阅《一梦漫言》并为之做跋,言虽短情义长。他用了披文析义、披卷寻诵,他说了反复环读、悲欣交集,随处四字箴言,反复环读正适宜《做书:编辑那些事》,连环地读,跳跃着读,点对点聚焦、面对面相对而读,编有规矩,读无定法,无可无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