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副刊

民谣里的咣咣花

□山东滨州 孙光利

三十多年前,在柱爷爷的院子里,我认识了蜀葵。不过,我不知道它叫蜀葵,那时候,在我们乡下都管它叫“咣咣花”。

它就生在柱爷爷家院子里的墙根下,长得比我还高,每棵都分出三五根枝杈,每根枝杈上都开着几朵拳头大小的粉红色花朵,煞是好看。俯身过去用鼻子一嗅,也没什么香味,手一摸那花瓣,有一种柔软的感觉,而那花粉也就沾满了我小小的手指。

柱爷爷是一个独腿老人。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拄着双拐的模样。据传,那是他早年与人闯荡江湖时遭人暗算。他身上的神秘传说被小村的人们传来说去。别看柱爷爷被传得神乎其神,但他对邻里街坊很友好,尤其是我这个孙辈的小邻居。

柱爷爷告诉我说,咣咣花未开的花蕾是可以吃的,说着,他就掐下几个花蕾递给我。能吃是能吃,不过,不香也不甜,但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月里,它一点也不亚于我们今天吃的水果。看着我很开心地吃,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

在我上小学的那几年,村子里的咣咣花一年比一年多起来。一到夏天,在小村的房前屋檐下,处处都开着一朵朵粉红色的花。再后来,生活条件就慢慢好起来了,咣咣花却悄无声息地隐身于小村的往事深处。

曾记得作家张炜写过一本《能不忆蜀葵》的小说,当时,只感觉那书名有些能不忆江南的味道,记住了蜀葵这个名字。直到三四年前,看到本地一个女作者写的一篇关于蜀葵的短文,文中配有图片,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蜀葵就是咣咣花的学名。

前几天,在下班的途中,看到沿途盛开的蜀葵,不由勾起了我对前尘往事的追忆。一时兴起,我就停下车子采集了一些蜀葵的种子,想等过几天回老家时,顺便撒在老家的房前屋檐下。想必,等我来年回家时,就能看见咣咣花那粉红色的花瓣上,随风弥漫着一些久远的民谚往事,时而清晰时而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