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大江苏

“梦想是中学最重要的东西”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南京开讲

施一公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

“西湖大学是很美的校园,它像一个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质、有线粒体。”3月2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西湖实践》为题为同学们带来精彩讲座。现场,他为大家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办学理念与初心,以诚恳又不失风趣的话语,让现场氛围变得轻松、愉悦,不少学生在讲座后追着“要签名”。

实习生 徐万新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于露/文 王玉秋晨/摄

“我国研究与开发人员规模全球第一,但顶尖人才数量依然匮乏。”刚刚开场,施一公就强调了培养顶尖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他亲切地向同学们讲起创办西湖大学的初心。

2008年,回国担任清华全职教授,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到副校长,2018年又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创办西湖大学。施一公的每一步,似乎都走在聚光灯下,格外引人关注。

他对同学们说:“西湖大学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由一批在中国长大、懂中国文化又去海外留学、工作,了解国外科技教育文化优势的海归科学家创办,旨在培养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学校?”施一公说,西湖大学希望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做世界前沿科学的引领者,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我们是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要有理想,还要能做到实现目标。”

2025年全国两会上,施一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接下来,西湖大学将进一步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在浙江省连续三年试点招收本科创新班的基础上,首次走出浙江,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收本科生。讲座现场,施一公也向同学们再次确认了这一好消息。

现场,施一公简洁明了地向同学们介绍了西湖大学的创办史。今年4月,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将全部竣工,“这是一个很美的校园,它像一个细胞,有细胞核、有细胞质、有线粒体。”而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就是一代代优秀的青年学生。西湖大学打破传统高校“先本科后博士”的模式,从博士生培养起步。在招收5届博士生之后,于2022年启动本科招生。2024年,西湖大学共招收537名博士生、98名本科生,本科生中有8人是来自美国、瑞典等地的国际学生。

从2015年向国家提出倡议至今,10年时间里,西湖大学平地起高楼。而从0到1、从无到有,作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点,这所年轻学校背后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西湖大学就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特种兵、尖刀排,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进步,希望能为国家和社会带来更多、更好的可能。”施一公说。

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过程中,施一公一再强调“梦想”二字。“我觉得梦想是中学最重要的东西,年轻人如果没有梦想,就没有奋斗的动力。希望我们的孩子能够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方向,按照自己的兴趣去选择未来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