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田肃雨
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从早上开门起,一天都离不开这七件东西,代表着人间烟火气。但我对茶的直观印象是又苦又涩,苦是味觉感受,涩是触觉感受,都让人不舒服。单位很多同事都喝茶,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杯中加点茶叶,用开水冲泡,等水稍微凉了,咕嘟嘟喝上几大口,然后再续上开水。我这不是品茶,而是解渴。但时间长了,倒觉得不加点茶叶好像少了点什么。
周末和几个朋友相约到一个茶馆喝茶聊天。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陆卢遗风”四个字。经老板娘解释才知道,“陆”指茶圣陆羽,精于茶道,以《茶经》闻名于世,对中国茶文化发展作出承前启后的贡献;“卢”指茶仙卢仝,一生两大爱好,饮茶作诗,尤以茶诗擅长,他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脍炙人口,诗中有一段俗称为《七碗茶歌》,从一碗到七碗,写出了品饮新茶带给人的美妙感觉。挂上这四个字,就是要以“茶圣”“茶仙”的高风亮节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其实我是不懂茶的。我对茶的了解就是道听途说,虽然到茶厂参观过,却什么也看不明白,对茶的品种倒是能讲出一二,什么龙井、普洱、毛尖、瓜片、铁观音,但最多算是科普常识,我说不出各种茶叶的区别,更没有品茶鉴茶能力,我唯一能确定的就是它们都挺贵的,所以也就没必要不懂装懂、故作深沉了,否则让别人看了笑话。
趁着几个朋友在欣赏橱柜里各种茶叶,我来到茶室参观。茶室外有几株芭蕉树随风轻摆,绿叶间偶尔闪过几点斑驳阳光。走进茶室,一股雅致的气息扑面而来,迎面的墙上装裱一幅字画,中间“茶道”两个大字,遒劲有力,下面是一行小字,写着“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那种超脱潇洒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字画下方是一张古朴的木质茶桌,上面整齐地陈列着各式茶具,桌角边是一个小巧的泥炉,炉上的陶罐里正在煮水,水汽袅袅上升。
我仔细品味这个“茶”字,拆开来就是人在草木间。这一造字方式直观表达了茶源于自然草木的本质,也代表了人们采茶、制茶、饮茶过程中与自然的互动关系,既描绘了人置身自然草木的和谐画面,又隐喻了茶文化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充分体现了老祖宗造字的智慧和意境。
老板娘引着几个朋友走了进来,给我们泡好了茶,然后走到房间一隅,我才发现这里还有一架古筝。老板娘坐在古筝前面,舒缓身心,十指起落,悠扬的乐曲在古筝上如水滴落,一个个音符仿佛也泛着晶亮的光泽轻轻流洒。我们坐在茶桌旁,时而抿一口茶,缓缓吞下,回味这股淡淡的香味,时而放下茶杯,闭上眼睛,静静欣赏这优雅的筝声。我恍惚感到,这个场景本身就是一幅静谧优美的画卷,弹筝的人和品茶的人,都成为画里的人物。
我似乎理解了,品茶的过程其实是一场细腻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当茶香轻轻拂过鼻尖,这香气如同晨曦中的微风,温柔而清新,让人产生一丝神秘与期待;当茶水缓缓润过舌尖,初时或许有些微苦,但随即而来的回甘,让人感到十分满足和舒畅。品茶时,心是纯洁净白的,是虚无空灵的,否则和整体气氛相悖;品茶时,不要想运势吉凶,不要想名利得失,否则难得茶中三味;品茶时,暂时忘却红尘浮华,暂时忘却俗世纷扰,否则脏污了杯中茶汤。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品茶是一种身体的放松、心灵的享受,哪来这么多条条框框?对于不同的茶品,都能在别人的指点下喝出它的味道;对于不同的茶道,都能倾听其中的道理并做到快乐地点赞;对于不同的茶人,都能友好相处并学习他们闪光的东西。而对于我来说,只要有茶叶,有杯子,有开水,便可成全我的“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