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福江
初识翁建红,是在吴中胥口镇的一次画展上。这位1983年生于苏州的艺术家,既保持着江南文人的清雅气质,又透露出新时代艺术家的社会担当。他在胥口中国书画名家街潜心创作二十余载,用笔墨构筑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世界。生于“中国书画之乡”的翁建红,自幼浸润于太湖的烟波与翰墨的清香。不同于常人想象中离群索居的画家形象,他将艺术理想深植于市井烟火,在繁华街巷间开辟出澄怀观道的艺术天地。其作品既有紫藤垂珠的婉约灵动,又见寒梅傲雪的铮铮风骨,更可贵的是在传统文人画中注入鲜活的时代气息。
观其近作《紫气东来》,以藤为骨、以花为韵的构图令人耳目一新。粗犷的墨色藤蔓如蛟龙腾跃,细笔勾勒的紫藤花穗则似珠帘轻垂,刚柔相济间暗合吴门画派“笔墨当随时代”的创新理念。在《寒香图》中,他以枯润相生的笔法皴擦老梅枝干,朱砂点染的梅花似在宣纸上跃动,既承袭了明代“勾花点叶”的技法精髓,又以现代构成意识重构画面节奏。
这位画家(还是艺术总监)在深耕创作的同时,始终秉持“以艺养德”的信念。他开办社区暑期书画班,将名家街的艺术资源转化为普惠性的美育课堂,与多所学校共建书画传承基地,研发的少儿水墨课程让传统笔墨焕发童趣,更带领团队申报慈善项目,为社区公益事业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在他看来,书画不仅是案头清供,更是连接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生活的文化纽带。“守正创新绝非对立。”翁建红在创作中践行着这样的艺术哲思。他笔下的残荷雪韵系列,以留白造境的传统手法表现现代审美趣味,虚处若见太湖晨雾氤氲,实处如闻枯荷雨声淅沥。这种对传统程式的突破,源自他二十年如一日对宋元经典的临习钻研,更来自对江南风物的深刻体悟。如今漫步胥口书画街,总能在翁建红的墨艺轩遇见这样的场景:画案前他挥毫泼墨传授技法,展厅里他为观众讲解艺术源流,社区活动中又化身文化志愿者。这位东吴文化青年拔尖人才,正以笔墨为舟楫,在艺术创作与公益传承的双重航道中,驶向更开阔的水墨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