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朝明
2024年5月,我随旅行社前往河南旅游,有幸参观了红旗渠,先听了导游的讲解,之后又结合所见所闻,我对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属于华中偏北地区,且在太行山东麓,这个地方分布着大量的石灰岩岩石,导致地面很难积水,下了雨存不住,石灰岩岩石很坚硬,地下水开采又很困难,降雨量又非常少,所以林州人民只能靠天喝水,水贵如油。怎样才能引来水源呢?林州位于河北、山西、河南三省交会处,这里有三座大山。山西有一条河叫漳河,源头在山西,要想把漳河水从山西引到河南,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劈开三座大山中的一座大山,即太行山。可以想象,这在20世纪60年代有多难。但是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再难也动摇不了林州人民的决心,1959年,当地县委书记根据上级党组织的部署,发出了“我们要做当代愚公劈开太行山”的号召,一些前期工作完成后,这项大工程于1960年开工了。3万多人扛着红旗、义无反顾走进了太行山里,队伍的人数不断在增加,最后发展到30万人参与,他们父子相随夫妻为伴,背上全部家当上了山。粮食不够吃,就用野菜充饥;没有地方睡觉,就在开凿的山洞里面休息;开凿的工具不够,就砸锅炼铁自己造,连炸药都是自己做的。
红旗渠有个难修的部分,全长只有616米,附近岩石大部分都是坚硬的石英砂岩,虽然距离不长,但是在那个没有机械化设备的年代,在一个几乎垂直的山体上挖一个洞,可想而知难度是何等的大。但是此处就像咽喉一样,要是不打通,水源就进不来。经过领导们研究决定,从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中,选拔300名身强体壮的青年负责开凿山洞,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17个月之后隧道终于贯通了,因此这个隧道取名为“青年洞”。
经过十年时间,在所有建渠人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建成了这条全长1500公里的水渠,共开凿了211条隧道,挖起了1515万立方米的石头。
这条水渠的成功建造,不仅改变了林州人民十年九旱的困境,还让当地的粮食产量翻了三倍,可谓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南京市秦淮区大光路街道大光路社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