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佛洛狄忒,后世作为罗马世界中的维纳斯,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欲望在人类故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维纳斯是罗马叙事的核心。这绝非巧合,实际上这至关重要。关于罗马爱神的最知名的神话故事可以被概括如下:阿佛洛狄忒—维纳斯,一如往常,与一位迷人的、有些粗野的凡人,特洛伊的牧羊人安喀塞斯,度过了激情的一夜。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在伊达山和帕福斯的圣殿中追求的正是安喀塞斯,她曾为他精心装扮,芳香四溢(与这位凡人的关联是奥林匹斯诸神对她的惩罚,因她与战神马尔斯,即希腊的阿瑞斯有染)。这种超越种族的结合,生出了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他带领自己的人民逃离了特洛伊战争的浩劫,并为大家找寻新的家园。在迦太基的历险中,埃涅阿斯伤透了迦太基女王狄多的心,此后他来到了拉丁姆(同路的还有他的儿子尤利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的家族最终也继承了这个名字)。埃涅阿斯另一个成就斐然的后人罗穆卢斯后来创建了著名的罗马城。
在维吉尔恢宏的史诗《埃涅阿斯纪》第一卷中,通过与维纳斯的对话,我们得知埃涅阿斯的命运是为罗马人民建立一个“无限的帝国”。在公元前2世纪的六天六夜中,罗马人犯下了现在被认为是战争罪的罪行,在现代突尼斯迦太基城的废墟中阅读这段文字,我们仍能在残垣断壁中感受到罗马人波动的野心。当罗马最终击败迦太基并占领迦太基的领土时,罗马已开始控制地中海并成为超级大国。
拥有暴力出生的起源,并选择了战神阿瑞斯作为情人,维纳斯是最适合罗马的神祇。早期的罗马原住民一直崇拜本土的生育之神维纳斯,土生土长的阿佛洛狄忒。(一个颇具说服力的证据是,维纳斯的梵语词根vanas,意为欲望,源于原始印欧语系词根wen,意为争取、希望、渴求和爱。)大约从公元前295年起,在罗马七丘最南端的阿文提诺山上,人们建了一座维纳斯·奥布塞昆斯(即“放纵的维纳斯”)神庙。并且,一旦罗马开始和希腊女神阿佛洛狄忒(以及腓尼基女神阿施塔特)发生纠葛,随着他们侵占和控制希腊的程度加深,拉丁语中的维纳斯和希腊语中的阿佛洛狄忒也就巧妙而系统地结合到了一起。
维纳斯及其追随者雕像的头部和胸部,就像阿佛洛狄忒的雕像一样,装饰了令人陶醉、香气四溢的桃金娘花(有些罗马人会将女性器官昵称为“桃金娘”)。在与迦太基人的布匿战争中,阿佛洛狄忒东方祖母的北非版本,阿施塔特,被罗马人视为布匿的维纳斯,并从西西里岛的埃里克斯山区被掳至罗马。在卡比托利欧山上,有一座为这位东方起源的维纳斯建成的神庙。无论是本土还是外来的女神,罗马都想拥有并控制她尚武的力量和战斗的冲动。对阿佛洛狄忒领地的殖民化是罗马早期在统治全球计划中有意识的行动。的确,维纳斯成为罗马计划中的得力盟友。
尽管她在希腊世界中的追随者主要是女性,但在罗马,维纳斯是男女皆可侍奉的女神。大家每年会庆祝关于她的四个主要节日:4月1日的维纳斯节,此时自然界万物生长,女神的雕像也进行了春季清扫;8月22日的葡萄酒节,人们饮酒作乐,妓女们将薄荷、桃金娘和玫瑰花环献与女神致敬;8月19日是花园节;此后,从公元前46年开始,9月 6 日是维纳斯母亲节,纪念作为罗马人民的母亲和祖先的维纳斯。对罗马人而言,维纳斯女神既高居庙堂之上,又身处街市之间。
罗马的勇士们认识到维纳斯的魅力,开始与这位神祇建立亲密的联系。好战的苏拉将军将自己称为“维纳斯的宠儿”(别忘了,庞贝古城就是苏拉重建的维纳斯庇护所)。苏拉还在罗马首都的马尔斯—维克多神庙旁修建了一座维纳斯·菲利克斯神庙。另一位将军庞培也引用了维纳斯的名字,为她建立了圣殿,并将维纳斯·维克托里斯(Venus Victrix)称为胜利女神(Venus Victorious)。
但真正接纳这位爱与战争女神的是尤利乌斯·恺撒。在公元前 48 年的法萨卢斯战役之前,恺撒和庞培各自向自己的维纳斯女神祈求单方面的支持。尤利乌斯·恺撒宣称自己有先祖的优势,将他的名字与阿佛洛狄忒生下埃涅阿斯的神话联系在一起,埃涅阿斯后来有一个儿子名为尤利乌斯,并开创了尤利乌斯王朝。在为他的姑母尤利亚举行的葬礼演讲中,恺撒公开提醒罗马,他们的家族具有神圣的血统——他宣称,他们源自最早的尤利乌斯家族。公元前46年9月26日,恺撒吞并了庞培的余党,那一年起他执掌大权,在罗马市中心建造了一座巨大的维纳斯母亲神庙,并在其中竖立了一座以其情人、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七世为原型的女神雕像。如今,这座神庙断裂的石柱仍矗立在罗马广场。大约在同一时间,尤利乌斯·恺撒开始佩戴一枚饰有身披战袍的维纳斯女神图像的戒指。他发行了一种钱币,一面是维纳斯女神,另一面是埃涅阿斯带着他的父亲安喀塞斯。公元前49年,马库斯·凯利乌斯·鲁福斯在给罗马演说家西塞罗的信中,相当嘲讽地将恺撒描述为“维纳斯的后代”。而卡西乌斯·迪奥则在作品中兴奋地描述,恺撒将他皮肤的光滑细腻归功于那位神圣而美丽的祖先。
但是恺撒为维纳斯帝国的未来奠了基。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的战争之神身份被忆起,对她的崇拜便成为规定和需要。随后,罗马统治者和皇帝们纷纷前往阿佛洛狄忒的主要圣地帕莱奥帕福斯,为至关重要的战役寻求庇佑。维纳斯及其情人马尔斯的神庙在帝国各地涌现。在罗马时期的艺术中,这位女神更加频繁地赤身裸体、持备武器。
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的势力范围也随之扩大。在现代土耳其的阿弗洛迪西亚——这座供奉着女神的迷人古城坐落于四周环绕着群山和白杨树的高原之上——新的出土发现不断揭示着阿佛洛狄忒—维纳斯作为帝国盟友的力量。自公元前 3 世纪起,这里就开始供奉阿佛洛狄忒—维纳斯,可能源于她与安纳托利亚本土的自然女神(一条蜿蜒的河流使这片土地富饶非凡)的融合,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拥有她自己的大型神庙建筑群、一座华贵的雕像、被整个城邦供奉的特权,并与神圣奥古斯都受到同等的尊敬。
在阿弗洛迪西亚,这位女神的身影遍布各处。该地以本土采石场出产的大理石雕塑闻名。各种样式的女神石像无处不在:她怀中抱着幼小的爱神厄洛斯,她伫立于此,衣着优雅、身姿高大,外袍上布满了繁复的叙事图案——上面有错综复杂的生命之树,还有一位充满活力的神祇骑着一只山羊和海龙杂交的奇异生物。有时候,阿弗洛迪西亚的拟人形象由一个人类代表安德瑞娅加冕。这个美丽而令人难忘的地方——从希腊化时期开始就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定居点——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公元 1 世纪,一个名叫查里顿的男子深受周围环境启发,开创了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阿弗洛迪西亚的查里顿宣称阿佛洛狄忒是他的主神——这开启了两千年来以爱情为主题、以强大的女性角色为中心的叙事传统。如今,人们仍在莎草纸碎片中辨别查里顿的作品——在一部历史浪漫小说中,化名卡利罗的阿佛洛狄忒是查里顿笔下的主角。更古老的阿佛洛狄忒—维纳斯,作为掌管生育和自然的女神,如今依然存在于当地人在收获时节饮用并与旅人和陌生人分享的榅桲、苹果和桃金娘利口酒中。
于是,在罗马帝国横跨三大洲之时,罗马人成功地将阿佛洛狄忒融入了自己的文化。据卡西乌斯·迪奥记载,卡利古拉甚至装扮成这位女神。他最爱的妹妹德鲁西拉被宣称为“新阿佛洛狄忒”。无论是以胁迫还是诱惑的方式,阿佛洛狄忒—维纳斯都是罗马帝国政治项目的关键一环,被塑造为罗马世界观的一种表达。在她新的供养者(西方)和她的诞生地(东方)之间,关于女神的博弈仍将持续——其结果耐人寻味,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中依然有迹可寻。
内容简介
这本“传记”的传主虽非真实存在,但其影响却不容忽视且深刻恒常。作为象征“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自“诞生”之日起便被赋予诸多文化内涵。贝塔妮·休斯通过艺术作品、神话传说、考古发现和哲学探索,从这位女神的诞生地塞浦路斯开始,破译了隐藏在维纳斯这一形象背后的一系列文化密码,追溯了其在不同文化中的演化与流变,揭示了这位不朽女神的影响力缘何持续至今,讲述了其在人类文明时空之旅中的非凡故事。
作者简介
贝塔妮·休斯
英国历史学家、作家,英国广播公司主持人、纪录片制片人,长年在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任教,致力于古代及中世纪历史与文化研究。她还是伦敦古物家协会会员、伦敦国王学院研究员,曾任布克国际小说奖主席,获评BBC百位全球女性。著有《伊斯坦布尔三城记》《特洛伊的海伦》《毒堇之杯》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