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龚浔泽
一直想去金华,因为骆宾王的《鹅》,因为小学课本上叶圣陶的《双龙洞》,也因为金华火腿、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横店出产的影视剧……但遗憾的是,好多次都是擦肩而过,终于有了一次机会,去了一趟,更加感觉这个地方奇特又有趣。
金华是一个地级市,但很多人知道义乌,却不知道义乌属于金华;不少人知道东阳木雕、永康五金、武义扑克、磐安药材、浦江水晶,却不知道它们都属于金华;无数人知道横店,却不知道横店只是金华所辖的东阳下面的一个镇。
看到义乌发展的神奇故事传遍大江南北,看到义乌和横店的影响和魅力持续扩大,一度替县级的义乌打抱不平。但到了金华,了解了金华的历史,看到了金华各个县市甚至镇的发展便释怀了。
与北方很多地方行政区内动辄历史上有无数个郡州故地甚至诸侯国都相比,作为百越人的故地,金华开发的历史确实晚了很多。
金华这块土地第一次出现可考的县的建制,已经到了秦始皇时期。在秦国已经灭了楚国、完全统一中国的前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22年,金华境内才出现一个叫乌伤县的县级机构。这个机构隶在先设于苏州后改设在绍兴的会稽郡领导下,单独管辖今天的金华市域400多年,直到东汉末年的公元192年,乌伤县内的西南地域才又分出一个叫长山的县级机构,再过50来年,到了东吴时的公元245年乌伤南境又分出了一个永康县。乌伤就是现在的义乌,长山就是现在的金华市区。在永康县设置后不久,也就是公元266年,金华境内第一次设置了东阳郡这个高于县的政区机构。东阳郡驻地不在义乌,不在今天的东阳,而在长山,也就是现在的金华市区。
这个东阳郡,作为高于县的建制,始建于东吴,到了南朝陈时的562年更名为金华郡,隋朝时的593年开始改名婺州,此后多次在东阳郡和婺州之间更名,直到唐朝的758年这里的称呼开始固定为婺州,并且贯穿晚唐和吴越时期以及后面的宋、元。及至朱元璋1360年左右占领这里后,才将这里高于县的政区正式定名为金华府,清朝时期的这块地方延续明朝的称呼和疆域。
金华这块地方,无论是叫东阳郡还是叫婺州抑或叫金华府,其首府都在现在的婺城区。
设在今日义乌境内的乌伤县管辖过今天的金华全域,但它只是一个县的身份,而且只有四百余年,并且是两千年前。在其之后的一千八百年,义乌都在设于今日金华市区的二级政区管辖,这个政区叫过婺州、金华府,还叫过东阳郡。这个二级政区还曾多次管辖过西面的衢州。这是义乌、横店等地跳不过的历史,也成为必须正视的现实。翻开地图,不仅金华是浙江的地域中心,而且金华市区也是金衢盆地的中心,金华主城区的西南侧是衢州,东北侧是义乌、东阳。源自磐安、流经义乌的东阳江与起源永康的武义江在婺城区汇合成金华江,金华江继续向前在兰溪与从衢州过来的衢江汇合成兰江,向北注入富春江,奔向大海。
今天的地级市辖区延续历史上的二级政区在1300多年内基本没变的格局,600多年名称未变的事实,在全国来说并不多见。
尽管长期在一个行政区内,金华各县在方言和食物上的差别却是显而易见的。除了金衢地域特色猪种两头乌和金华火腿外,有很多食物在这个县很流行,到了另外一个县却不多见,这也是让人不解的。比如,婺城的金华胴骨煲、金华酥饼,金东的馒头扣肉,汤溪的烂菘菜滚豆腐,义乌的东河肉饼、佛堂白切羊肉,东阳的千祥羊肉、杨梅馃、东阳索面,永康的肉麦饼、方山柿,浦江的牛清汤、浦江麦饼,武义的豆腐圆、宣平卷饼,兰溪的特色早餐、鸡子馃、麻糍,磐安的饺饼筒等等。尤其是东阳,不仅有一种独特的、不可思议的童子尿蛋这个食物,还有对婚姻的特别理解,据说他们把领了结婚证没生孩子的结婚叫作订婚,待生了孩子之后再办的酒席才叫结婚。据说这个食物和这个习俗也只局限于东阳县域内。
金华这个地方的确让人赞叹、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