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阴市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殡葬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确立“长期规划为引领,设施建设为抓手,信息数据为支撑,绿色惠民为内涵”的殡葬事业发展思路,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主动务实作为,切实推动殡葬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图文均由江阴市民政局提供
突显为民温情,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自2013年起,全面落实《免除居民基本丧葬服务费实施办法》,对全市户籍居民免除基本丧葬服务项目中的遗体火化费和接运费,对无丧葬费对象再免除遗体存放费和骨灰盒费,对城乡困难群众和重点优抚对象再免除小告别厅租用费和殡仪馆1年骨灰寄存费。目前,全市基本丧葬服务项目最高免除额为1610元。政策实施以来,共计免除基本丧葬费9763万元,惠及对象10.83万户。
在免除基本丧葬服务费的基础上,殡仪馆所有延伸服务均落实物价部门定价备案、价格公开机制,切实保障丧属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免除安息堂骨灰格位费,落实集中文明办丧和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共计向群众发放集中文明办丧奖补106.4万元,海葬奖补11.15万元。
聚力修短补差,殡葬设施持续优化
坚持规划引领,修订《江阴市殡葬设施布局规划(2019-2030)》,出台《江阴市殡葬设施改造提升实施方案》,统筹指导全市设施改造提升。
市级层面重点推进花山地域殡葬设施一体化建设,新建一座市级安息堂,将殡仪、守灵、安葬等设施综合集成,统一规划,一体化推进改造升级,打造江阴版殡葬服务综合体,预计今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镇(街道)层面重点改造提升镇级纪念堂设施,推进殡仪服务站全覆盖,整治公益性小型墓区环境等。目前,6个镇街已完成改造任务,其他镇街改造工程按计划有序推进,尤其是新桥镇孝仪服务中心,投入近8000万元,建成集纪念堂、公益性墓区、集中守灵中心等功能于一体的殡葬服务综合体,领跑江苏省镇级殡葬设施。
强健信息支撑,网络平台初步搭建
坚持系统集成思维,摸索创建江阴“白事通”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互联网+”殡葬服务新业态。
围绕“殡葬信息掌握难”问题,升级江阴市殡葬服务中心业务系统,推进遗体火化、骨灰安葬等实行“白事码”管理;围绕“殡葬用车监管难”问题,会同市交通运输局加强殡仪大客车管理,在平台公开合规殡仪大客车辆信息200多辆,白事通微信小程序注册群众9860人。扩展“白事通”功能,协调公安、卫健委等10部门,将群众“身后事”服务联办事项纳入“白事通”平台,出台《身后“一件事”集成服务实施方案》,建立联办机制,制定联办流程,提高了群众办理“身后事”的便捷性。
倡导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持续推进
出台《江阴市集中文明办丧奖补实施细则》,市级守灵服务中心自2022年投运以来,累计服务集中守灵治丧532户,社会反响良好。各镇街利用殡葬设施改造提升契机,积极规划建设集中守灵服务点,已有2个镇街建成,其余正在推进。
广泛宣传绿色生态价值观念,倡导无烟办丧祭扫,推进“一禁两集中”,即殡葬场所禁止焚烧祭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添置集中焚烧炉、集中燃放筒。
2020年1月,全面禁止沿街鸣放礼炮,殡葬扰民问题基本根除。印发《关于深化红白理事会建设的意见》,打造“四个一”(一支服务队伍、一套工作制度、一套白事操作标准、一次宣传告知)服务模式,倡导厚养礼葬,推动文明殡葬实践的养成,村(社区)红白理事会覆盖率100%,白事操作标准制定率98%。
下一步,江阴将继续着力完善体制机制,打通殡葬改革的难点堵点,不断提升殡葬工作成效和殡葬服务群众满意度。
加强设施建设,保障 “逝有所安”。提速推进华士人文园经营性公墓建设,推动安息堂和公益小型墓区提档升级。丰富节地生态葬式,加快树葬、可降解骨灰葬等建设步伐。
推进改革创新,促进服务提升。引入国资力量承接殡仪延伸服务,优化服务内容,满足丧属多样化服务需求。建设殡葬惠民服务队伍、细化服务项目、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价格、提供服务保障、收编服务主体等手段,形成政府与市场的良性竞争,促进殡仪服务市场规范运行。
突出惠民优质,方便群众治丧。开通“96444”殡葬惠民服务热线,完善优化丧事咨询、办理、收费等一站式服务保障措施,减轻居民丧事办理负担,提升群众办丧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
积极有序推进海葬工作
随着殡葬改革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更新。海葬作为一种文明、节俭、环保的骨灰安葬方式,逐渐被广大群众所认可和接受。近年来,江阴市深入贯彻《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多措并举推进骨灰撒海工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加强宣传,提升海葬工作知晓度。依托民政微信公众号、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村(社区)红白理事会,积极宣传什么是海葬以及海葬的重要意义。印制和发放《海葬办理指南》,介绍海葬报名登记办理条件、办理流程和办理方式。通过广泛宣传,引导群众关注海葬、了解海葬,为推进海葬工作凝聚良好的社会氛围。
主动服务,提升海葬工作便捷度。公开海葬便民服务热线,认真做好海葬事宜咨询工作,年受理电话和现场咨询达100余件。推行海葬预登记服务,对有意向参加海葬活动的家属,预先登记相关信息,待海葬活动开启时,及时通知家属前来办理报名登记。积极与无锡市民政局沟通,争取海葬名额,满足骨灰海葬需求,全程跟踪保障海葬活动。
政策支持,提升海葬工作满意度。全面落实《江阴市文明办丧和节地生态安葬减免奖补办法(试行)》,对采取海葬的对象,免除海葬车船费、活动服务费以及随行家属费用,对江阴籍逝者的骨灰,市财政按每例2000元的标准向家属发放奖励补贴。建造江阴市海葬纪念碑,免费镌刻海葬逝者的姓名,方便家属祭扫。
深化移风易俗 推动文明乡风
看江阴市祝塘镇金庄村文明殡葬树新风
近年来,江阴市祝塘镇金庄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通过制度建设、宣传引导与便民服务相结合,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制度为基,筑牢移风易俗根基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明确红白事的操办标准和流程,将移风易俗内容写入《村规民约》。这一制度有效约束了过度攀比和大操大办的现象。全村婚丧事的平均花费较以往减少了30%,显著减轻了家庭负担。此举不仅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养,也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便民利民,创新婚丧服务模式为推动婚丧事简办,金庄村设立专门的婚丧宴席服务场所,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这些便民服务不仅确保了婚丧事宜的有序开展,也极大地方便了村民。成效显著,婚丧新俗深入人心通过多方努力,金庄村的移风易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高额礼金现象明显减少,婚丧事简办已成为新常态,村民的文明素养大幅提升,村庄风貌焕然一新。村民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支持和践行移风易俗,为乡村振兴和乡风文明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