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催泪韩剧《苦尽柑来遇见你》迎来大结局,豆瓣评分冲上9.6,登上全球口碑剧集榜第一。全球观众为爱纯和宽植的动人爱情哭得死去活来。
现实中有这样的爱情吗?
真有!苏州这对夫妇,就是在遇见彼此后“苦尽甘来”。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郑文静 张文颖/文
顾炜 郑文静 李鸣/摄
出身大族
但夫妻缘浅
沈秉成(1822—1895)原名秉辉,字仲复,号听蕉,自号老鹤,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湖郡大族。自幼喜好读书,年少时刻苦攻读,过目不忘。
出身大族又自幼聪慧的他,无论是读书还是仕途都还算顺遂,唯独一件遗憾之事——夫妻缘浅。
原配妻子王氏,比他年长两岁,然而年仅22岁就不幸去世。后来,他续娶了继室姚氏,结果姚氏也先他而去,两个孩子也随姚氏一起因病亡故。
经历了诸多波折与变故,沈秉成的生活起起落落,只剩下他孤单一人。在这样的境遇下,他患上了肝脾之疾。
才华横溢
但大龄未嫁
严永华(1836—1891)字少蓝,号不栉书生,浙江桐乡人。
严永华与当时的很多闺秀不太一样。她是家中次女,出生于一个诗学传家的家庭,父母都是才华横溢之人。自幼年起,她便随着父母去各地上任,见识过天地悠悠,涉足过山川险地,才情出众的她,常将所思所悟写进诗句。
她非常孝顺,后因母亲患病回浙江家中照顾,其事迹被列入桐乡《孝女传》。
她的哥哥是这样描述自家妹妹的:
大凡女子闲置沉闺,老死牖下,不知乾端坤倪是何景象,即终身把卷吟哦,只如候虫之鸣,不知有穴外事。若吾妹生长滇黔,随父兄宦辙所至,于滇之三迆,黔之上下游,跋涉几徧,搜奇抉险,悉发于诗。自叔弟殉节,侍母南归,易洞壑幽深之境,为江湖浩溔之观,时与兄妹篷底联吟,以供色笑,今皆具见集中。
——【清】严辰《纫兰室诗钞》
这样的女孩子,家里哪里舍得让她轻易嫁人。
遂成百年之佳谶
看似不相干的两个人,其实曾因一时戏言,早早结下了不解之缘。
有一天,同僚严辰像献宝一样给沈秉成展示了“不栉书生”的画作,沈秉成大加赞赏,询问这是哪位才子的佳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拜访此人。
结果,严辰对他哈哈一笑,原来这位“书生”就是他的妹妹严永华。因为妹妹才华横溢,作为“妹控”的哥哥忍不住炫耀了一番。
那是1861年,严永华时年25岁,沈秉成的第二任夫人姚氏当时还在世。沈秉成回家后,把这件事讲给姚夫人听。姚夫人笑着说:“你既然欣赏这位姑娘的才华,以后可以娶她做继室。”没想到这句一时兴起的戏言,竟成了百年之佳谶。
后来,姚氏逝世。1867年,经哥哥严辰撮合,严永华嫁给沈秉成做继夫人。
当时,她31岁,沈秉成45岁。
(1861年)余与前辈(指沈秉成)在京同居馆职时,相过从,适妹自黔南寄手绘花鸟四帧,并有题句,余即张之客座,为前辈所见,归述之前配姚夫人,深加叹慕。姚夫人笑曰:“君既慕此才女,他日可求为继室。”不意一时之戏言,遂成百年之佳谶,所谓“人结诗缘者”此也。——《耦园志》
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
1874年,欲辞官隐退的沈秉成从上海来到苏州养病,购涉园旧址,在旧园基础上扩地营构。1876年落成,取园名为“耦园”。
“耦”字本意是两人并肩耕作,后来引申为夫妻、佳偶。“耦园”基本就等于现代夫妻把自己的家称为“恩爱小家”。
耦园建成后,沈秉成严永华夫妇在此度过了八年的时光,先后生育了三个孩子。
漫步于耦园之中,仿佛置身于这对夫妻的一大本情书里,每一处都充满了爱意。
园内有两条走廊,分别被命名为“樨廊”“筠廊”,谐音即为“妻廊”“君廊”。两人用的印鉴叫“联珠印”,象征着牢牢扣住了一段珠联璧合的感情。
沈秉成爱听琴,严永华便时常在园中的“山水间”弹琴。沈秉成出门办事,严永华就登上“听橹楼”,聆听墙外小河传来的摇橹声,心中牵挂着丈夫。
严永华的会客室里,所有家具都比一般款式小一号,正是沈秉成考虑到夫人身材娇小而特意定做的。他想到夫人要穿薄底绣花鞋,长时间踩在青砖地面上容易受寒,就在这个房间铺了吸潮的杉木地板……处处都是恩爱的味道。
所以啊,日子怎么可能跟谁过都一样。
她随他出发 去看这个世界
沈秉成与严永华相遇、相知、相伴,堪称灵魂伴侣。耦园,对他们而言,并非爱的牢笼,而是两人温暖的家。
数年后,沈秉成复出为官,严永华也随夫出发,两人去了许多地方,饱览山川名胜,广交墨客文人。
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严永华的诗词也有了更大的提升。镇江焦山的吸江楼、桂林漓江的叠彩山等地,都留下了她的诗稿或摩崖石刻,作品有《藏冰》《烹雪》等。
光绪十七年(1891),严永华卒于安庆节署,沈秉成根据其遗愿,将其葬于仁和县(今属杭州)南山诸家滨之原。
生活在晚清的严永华,不能像《苦尽柑来遇见你》中生活在现当代的爱纯那样,拥有青梅竹马、自由选择丈夫、共同奋斗的人生。但严永华又是幸运的。相较于爱纯少年丧母、中年丧子、晚年丧夫的际遇,她在父母和哥哥的关爱中长大,虽然晚婚,但遇见了彼此倾心的丈夫,最终在家人的关爱中离世,度过了“苦尽甘来”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