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4月9日,现代快报记者获悉,近期苏州名城保护集团正式启动了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项目的保护修缮。工程将通过传统营造技艺和现代修缮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还原老宅历史风貌,同时融合全新业态,延续这一特殊场所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以用促保,推动老宅焕发新生。
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位于苏州姑苏区马大箓巷12号,始建于明代,晚清太平军驻苏州期间曾用作军械修造工厂,是古城区内为数不多的大型明式建筑群。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原为邱氏宅第,名为“慎修堂”,全宅建筑整体坐北朝南,三路六进,占地2983.74平方米,建筑面积2959.89平方米,形制高、体量大。清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二年(1863)太平军驻苏州期间曾用作军械修造工厂,同治年间邱氏重修住宅。20世纪60年代初期,从庭院地下发现并出土了石炮弹、圆形铁地雷、锯断的铁炮、军刀之类兵器,推测为重修宅第时就地掩埋。
1982年,宅子的中路和西路部分建筑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中路第三进大厅改作“和平里书场”对外开放。
太平天国军械所遗址整体布局形式及单体建筑的风格特征都极具时代和地方特色。中路依次为门厅、轿厅、大厅和楼厅,其中轿厅、大厅、楼厅具有明式建筑特征,大厅面阔五间计17.51米,进深13.55米,扁作梁架,山雾云等雕饰简洁圆润,脊檩等处彩绘依稀有龙纹,后檐留存具有太平天国特色的龙凤滴水,大厅前砖刻门楼有清同治年款。中路楼厅“副檐轩式”建筑结构形式更是体现了江南建筑独特的建筑结构特点,对研究苏州古民居乃至江南民居都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随着时代变迁,文物建筑历经风雨,年久失修,局部已出现屋面坍塌、梁架受潮糟朽、门窗不存、油饰脱落等不同程度问题,亟须进行维修保护。工程首先对中路第一进至第三进及东路第一进辅房实施修缮,涉及木作、瓦作、墙体、油漆、铺装、园林营造等多项内容,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在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有建筑历史信息、恢复原有建筑形制特质和与之相关的环境风貌的同时,对现存历史构件进行保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