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心”时空,开创德育“新”局面。龙虎塘中学在“做有情怀的教师,育有梦想的少年,办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市级品格提升项目《龙文化:涵育“鼎新少年”的赋能行动》为依托,积极构建“三全+三课+三心”德育与心育一体化模式,坚持把心育融入立德树人工作中,以德润心,以心育德,涵育鼎新少年,护航健康成长。
建立家庭、学校、学生“三位一体”责任体系,以教育培训、监测预警、帮扶助困、干预调适、辅导跟踪“五道防线”为体系,实现一班一策、一生一案,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一贯到底,织牢心理健康安全网。
积极打造朋辈教育,设立班级心理联络员、安全观察员、信息收集员,搭建网格化同伴交流,提供倾听、给予安慰。以“五个重”形式,即:活动重在“精心组织”、谈心重在“共情倾听”、关注重在“有的放矢”、干预重在“及时报告”、咨询重在“合理推介”,让朋辈成为班级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和健康心理的守护人。
关爱教师身心,关怀成长发展,形成校本化教师关护培训,让老师减压赋能,幸福翻“惫”。另外,技能与经验互为补充,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学校细化育心能力提升目标,分层、分类别开展多种形式活动,通过专家讲座、沙龙、案例推演等,提高教师沟通技巧,提升全员心育能力,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多搭沟通之桥、多建睿智之言,让家长回归育儿初心,通力优化成长生态。学校创新家校社互动模式,以市级课题为抓手,构建“家校社”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通过“心成长”家长学习课程、“心动力”家长微讲堂、“心陪伴”亲子活动,提高心育工作实效。学校还开展全员大家访,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合理设置成长预期。分年级家长会,以创新的形式、专业的支撑,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家庭教育指导。
构建三融课程群,坚持专业课程、学科渗透与主题活动相结合,将日常碎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系化、生活化、可视化,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实效。
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我校课程顶层设计,常态化开展课堂教学。课程以“6+1”为主题,注重形式创新与学术突破,彰显实时性与实效性。其中,通识性课程(以心理健康课、主题班会课、生涯规划课、1530安全教育等常规授课模式为主)、选修课程(以走班课程“生命健康”及自主心育为重要载体)、灵活性课程(以突发事件应对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自主心育能力。
五育并举,以心理原理和技术为指导,通过主题式、项目化方式,打破学科壁垒,研究跨学科合作路径,将促进心理健康贯穿育人全过程。比如:以社团活动为载体的“植物研究”涵盖生物、地理、美育、劳动教育等课程,让学生感悟生命真谛。“手工制作”融合科学和艺术,实现学科与学科的整合、学科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体验生活美好。
以志愿活动为支点,撬动思维,悦心成长,打通学生心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此外,文化活动惟实励新——学校开展礼仪教育、工匠活动、励志演讲,扬校园正能量,励师生永向上。实践活动凝心聚力——党史专题,提升学思践悟;爱国活动,体味家国情怀。传统节日采风,赋予成长意义。仪式教育求是创新——离队礼、青春礼、毕业礼,构建成长阶梯,拓展学生生命丰盈。
学校以“智能”启心,以“体艺”润心,以“创作”慧心,以“实践”韧心,实现心育全覆盖。
艺术节,崇艺尚美展风采。体育节,健体扬善享运动。科技节,体验创新筑未来。其中,龙韵歌舞秀,学生放声高歌,纵情起舞,秀个人之韵、悟生命之美。虎跃手球操,学生“手”望梦想,以球促学,品运动之乐,润心灵之泽。
学校开展心理剧评选、心理微课创作、心育案例设计等活动,激发师生创作热情,拓宽教育途径。龙睿视频库,学生拍摄小细节、小发现、小确幸,自主创作、日常解压,提升幸福。虎趣游戏集,学生开发、创作日常心理小游戏,用趣味代替枯燥,用启发代替灌输,学生在学中玩,玩中悟,自然舒展,向阳逐光。
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助人品格,在劳动中收获快乐,在服务中得到满足。龙善志愿社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尊老爱幼,扶困助残。学生在活动中规范责任意识,锻炼合作能力,播撒奉献精神。虎勤劳动站,街道引领、本校主导、教研支持。多元而丰富的劳动实践,让学生走进自然,崇尚劳动,倡导勤俭,培塑感恩品质。
育德润心齐奋进,共谱新程筑鼎新。本校“三全+三融+三心”开启全员心育新模式,为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赋予新视角。
龙虎塘中学 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