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么总是比同龄人矮一些?”“孩子吃得不少,为什么还是这么瘦?”在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的生长发育门诊上,许多家长为孩子的饮食和身高焦虑。主任中医师高志妹介绍,遗传因素对身高的影响约占70%,后天因素影响约占30%。家长尤其要注意孩子的营养、运动、睡眠以及心理。
通讯员 葛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梅书华
增加户外活动可助力孩子长个
春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尤以身高增长最为明显。这是因为春季光照增加,气温转暖,儿童户外活动增加,提升了机体对生长激素的利用效率,促进了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生长。
高志妹介绍,在生活中保证均衡的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有助于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
一方面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另一方面,要适量运动,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跳绳、篮球、游泳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运动,尤其鼓励孩子进行户外活动;此外,保证儿童每天有8~10小时的睡眠时间,特别是晚上10点到凌晨2点,这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
穴位是人体的健康“开关”
中医认为,儿童的身高增长与“肾气”和“脾胃”功能密切相关。肾主骨,肾气充足则骨骼强健;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好则营养吸收充分,有助于生长发育。穴位是人体的健康“开关”,日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揉不同的穴位来防病强身、开胃健脾,起到促进生长的作用。
这里为家长和小朋友们介绍几个保健常用穴,搭配适用的情况,一起揉起来吧——
1.增强免疫力(足三里+关元+身柱)
作用:促进脾胃运化,补益元气,扶正固本,改善反复感冒、易疲劳的状况。
操作:轻柔按揉,每穴1~2分钟,每周2~3次。
2.调理消化不良(足三里+气海+至阳)
作用:缓解腹胀、腹痛、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
操作:顺时针轻摩腹部后,按揉足三里、气海和至阳各2分钟。
3.促进生长发育(足三里+关元+气海+身柱,可配合捏脊)
作用:健运脾胃,化生气血,培补元气,改善脾胃功能,助力生长发育。
操作:轻柔按揉,每穴1~2分钟,每周2~3次。
以下为穴位定位:
1.关元
定位:任脉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约4横指)。
功能:培元固本、温补下焦,被称为“元气之根”。
2.气海
定位:任脉穴位,脐下1.5寸(约2横指)。
功能:补气益肾、调理气机,是“气血之海”。
3.足三里
定位:胃经穴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膝盖外下方凹陷)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功能:健脾和胃、补中益气,被称为“长寿穴”。
4.至阳
定位:督脉穴位,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肩胛骨下角平齐)。
功能:温通阳气、疏肝利胆、调理中焦(脾胃)。
5.身柱
定位:督脉穴位,位于背部正中线,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约在两肩胛冈内侧端连线中点)。
功能:宣肺泄热、清心宁神、扶正固本。
出现这三种情况,建议及时就诊
如果小朋友已出现了形体明显消瘦,伴有面色不华,毛发稀疏枯黄,精神不振或情绪波动大,或伴挤眉弄眼、吃手磨牙等情况,且已持续较长时间,则是疳证表现,可带患儿至医院由医生为患儿进行刺四缝治疗。
刺四缝是中医疗法中一种独特的针刺疗法,作用于双手的“四缝穴”,通常用三棱针或采血针快速点刺穴位,挤出少量黄白色黏液或血液,操作简便,但需由专业医师进行。其功效包括:健脾消积、清热除烦、促进发育、调节免疫。
“孩子出现这三种情况,家长要尤其注意。”高志妹提醒,第一种是身高低于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达到矮小症的诊断;第二种是身高增长速度过慢:1~2周岁每年身高增长<10cm,2~3周岁每年身高增长<7cm,3岁~青春期每年身高增长<5cm;第三种是发育过早:是指女孩在7.5周岁以前,男孩在9周岁以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
如有以上三种情况,专科医生通常会进行骨龄测定等相关检查来寻找矮小的原因,并指导进一步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