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从严打击恶意虚假摆拍、散布虚假信息等恶意营销乱象(详见今日A3版)。
中央网信办此次专项行动直指乱象根源,但若想根治顽疾,关键在于压实平台责任。
短视频平台的运营逻辑天然与流量紧密绑定,算法推荐机制往往以用户停留时长和互动数据为优先目标。这种“流量至上”的模式,无形中为恶意营销提供了温床。压实平台责任,首先要打破算法“黑箱”。平台需优化算法逻辑,将内容真实性、社会价值纳入推荐权重,而非单纯追逐点击率。另外,审核机制必须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防范”。审核不应是“马后炮”,而应成为内容生态的第一道防线。更重要的是,平台需重构商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平衡。中央网信办强调“从严处置处罚”,正是要倒逼平台正视责任。加大对违规短视频查处力度。
只有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自律与监管,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恶意营销行为的发生。
山东 陈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