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正能量

徐州有位“一根筋”教授

14次自掏腰包带学生去沙漠种树

贾广惠带领社团学生在沙漠种树 受访者供图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一位教授带领社团学生,奔赴1700多公里外的甘肃民勤县巴丹吉林沙漠,义务栽种了800多株梭梭、毛条、红柳。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位“70后”的贾广惠教授已经14次带学生到沙漠种树,截至目前已经种植了1万多棵,大部分长势良好。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晓培

14次奔赴沙漠义务种树

“2010年,我看到新闻报道,甘肃民勤沙化问题严重,就从那时起,我想办法和当地对接,表达了想去义务种树的想法。”功夫不负有心人,贾广惠和民勤县国栋生态沙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俊河取得了联系并展开合作,从2011年至今,他已14次带领社团学生到民勤义务植树治沙。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是中国北方地区风沙线上的重要生态屏障。今年4月初,贾广惠带着学校社团学生再次踏上了赴沙漠之旅。火车转汽车,再租车加步行,抵达民勤西部昌宁乡沙地的旅程总是辗转波折,但困难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当地气候干燥,土壤坚硬,给志愿者的栽种带来很大困难。“有一次突然来了风沙,风沙特别大,根本睁不开眼,沙子打在脸上、头上都特别疼,我们背过身去蹲下,等风沙过后,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是黄沙……”谈到种树时遇到的一些困难,贾广惠直言,确实很辛苦,但越是恶劣的环境,他和学生们越意识到改善环境的重要性。“树多了,就能抵挡住这些风沙,或是减弱风沙,所以更需要多种树。”

这一次,他们陆续栽种了800多棵梭梭、毛条、红柳。马俊河对江苏师大志愿者的植树行动表示衷心感谢,据了解,马俊河十多年来坚守在民勤沙漠,组织全国的志愿者到沙漠中植树,面积达6万余亩,并且负责后期维护。

种树结束后,马俊河带着贾广惠一行人来到2016年师生所种下的梭梭林。放眼望去,树木长势喜人,大家都很欣慰,贾广惠称:“看到它们长大了,我们也放心了。”

自掏腰包义务种树,10多年已花费约10万元

记者了解到,每次带队赴沙漠种树的所有费用,都由贾广惠一人承担。十多年来,他已花费约10万元,有人说他傻,有人嫌他“怪”,但他却觉得这钱花得值。

“很多反对的声音,包括我的家人,他们不理解我的做法,但我认准的事,一定会坚持做下去。”贾广惠笑着说,有同事给他起外号,叫他“一根筋”教授,有学生评价他是“怪”老头,大家认为贾广惠在自讨苦吃,自掏腰包去种树,又没有实际的回报,图的啥?

“如果你不做,我不做,大家都不去做,沙漠里什么时候才能有树?环境什么时候能改善?总要有人迈出这一步,我愿意做这个迈步的人。”10多年来,贾广惠带领学生在沙漠中先后种植了梭梭、红柳、毛条等树木一万多棵,大部分长势良好。

“每次种树回来,参与的学生都特别感慨,他们看到当地严重缺水的环境,种树浇水需要专车把水拉来,然后再一棵棵浇,工作量非常大,他们为改善环境付出劳动,从而更加意识到要珍惜环境、爱护环境。”学生们的体会和收获,让贾广惠更加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

贾广惠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年独立种树不得少于100棵,许多同学不知道的是,校园里的很多树都是贾广惠自掏腰包买树苗种的。

在校内创建国内首家民间限塑组织

贾广惠痴迷于环保,于2009年在校内创建国内首家民间限塑组织——新世纪限塑同盟,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几十人到成百上千人,贾广惠带领社团成员在校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环保活动。

“一个人势单力薄,效率很低,不如成立社团,人多力量大,而且教育面更广,一点点延伸开效果会更好。”贾广惠说,他和社团学生除了去沙漠种树外,也去周边多地种树,另外还开展了云龙山刷白、纸箱回收、环保市集等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越来越多的学生报名加入社团,这让他备感欣慰。

“有个社团学生说我是固执的小老头,也是能干实事的小老头,很感谢大家对我的认可和评价,在环保这条路上,我会坚定地走下去。”贾广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