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无锡市教育科研十大创新案例评选结果公布,无锡市新吴区泰山路实验小学《学科实践视域下的小学深度互动课堂建构行动》获评一等奖,这是继《指向学科实践的深度互动课堂建构行动》获评无锡市中小学课程教学深化改革项目后,该校在教科研方面取得的又一突破性成果。这标志着该校在“新课程”背景下,以科研创新驱动课堂深度变革的“慧学课堂”实践探索获得认可。胡逸凡
以省教研重点课题《指向深度互动的小学课堂教与学双向建构研究》为依托,泰山路实验小学提出“学科实践”与“深度互动”双核驱动的教学改革路径。围绕“学科实践双建构,深度互动慧学习”这一主题,学校以学科实践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和探究学习为路径,助力学生在“学—思—行—悟”的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实现五育全面发展。
学科实践,搭建知行合一平台。学校推动“无锡市未来学习创新基地”项目《“问题驱动课堂”教学研究行动》,将学科知识与现实场景融合,学生化身“校园小导游”,通过测量、计算学校不同的地标面积,理解几何与比例的应用价值。这种“做中学”的模式,使知识摆脱机械记忆,成为一种可迁移的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深度互动,重构课堂六维指标。项目组提炼深度互动的六大要素——情境的浸润体验、知识的循证探索、思维的碰撞共生、情感的积极投入、任务的主动介入、师生的开放对话,并据此制定建构小学全学科深度互动课堂的整体范式,进行课堂实践。
三级研训,锻造科研教师团队。学校构建“高校专家引领—集团骨干协同—校本教研深耕”的三级研训机制,依托“思源教师成长学院”“尔秀课题研究所”等平台,推动教师向“研究型”转型。
分层培养,激活团队成长动能。学校依托“泰连合作办学”,实施教师分层培养策略。骨干教师牵头开发“慧学周”跨学科课程,如“慧学2+N:探寻水的奇妙世界 变身节水小达人”;青年教师则通过“尔秀青橙成长团”展示自己的风采,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教研生态。
该校还将深度互动理念延伸至校园文化、家校协同等领域,通过“泰山娃寻路行动”,让学生在吴文化中研学,在社区服务中践行社会责任,助力学生成长为尚德、笃行、善思、敏学的“致远好少年”。
从一项课题到一套范式,从课堂变革到全域育人,泰山路实验小学正以“深度互动课堂”为引擎,驱动教学方式革新、教师团队升级和育人生态向优发展。“未来,学校将探索人工智能与课堂深度互动的融合路径,为数字时代的教育改革提供‘泰山方案’,力争为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的实践样本。”校长尤丽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