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健康

自测“衰老”程度 在家就能做

“你看着可比你的年龄年轻多了。”这大概是大家平日里最爱听的赞美之词吧!那么,真的有人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吗?有研究证实,爬楼爬得快的老年人,其身体年龄真的会比实际年龄小。

而我们平时说的实际年龄,应称为“日历年龄”(Chronological Aging),而“看着年轻多了”则是指“生物年龄”(Biological Aging)。很多人搞不明白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

生物年龄和日历年龄

生物年龄是人体年龄的真实展现,那么应该如何评估生物年龄呢?

一般是通过将身体各脏器组织的功能能力评分和一些年龄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结果,对标相应的年龄层,来判断你的身体是“老得快”还是“老得慢”。例如,通过评估检测心血管机能来判断你是“更老”还是“更年轻”。

目前,有多种方式可以帮助判断生物血管年龄,除了检测生物标志物外,血压情况、动脉硬度、动脉斑块等功能和结构评估也可以帮助预测血管的真实年龄。这些评估指标在体检中大多有,通过每年的例行体检,可以及时发现身体问题,并帮助判断身体的“年轻度”。

如果存在不健康生活方式和/或心血管家族史,那生物年龄会大于日历年龄。如果还有糖尿病、肾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生物年龄会更大。

此外,如果存在基因缺陷,血管老化会大大提前,生物年龄会远大于日历年龄。

反之,百岁老人的血管老化速度会比正常人慢得多,虽然看日历年龄很大,但是血管比实际年龄更年轻。

爬楼快的人真的更年轻

除了体检的医学评估手段,日常运动能力也是判断一个人年轻与否的好方法。

此前,《细胞衰老》(Aging Cell)杂志报道了一项有趣的研究,该研究或许可以证明真的有人“老得慢”、有人“老得快”。

该研究招募196名可独立行动的老年人,根据步速、日常生活能力、认知能力等临床参数将其分为“加速衰老组”和“健康衰老组”。通过对比分析多维度衰老相关指标后发现,“健康衰老组”的生物年龄比日历年龄小,也就是爬楼爬得快的老年人其身体年龄会比实际年龄小,而“加速衰老组”恰恰相反。

该研究通过临床特征、SASP(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细胞因子和代谢组学数据,揭示了代谢物在衰老中的作用。

并且,这个实验更加精准地证明了“步速越快活得越久”的论断,通过速度来证明你的运动功能能力是不是比你的同龄人更好,所以说平时走路和爬楼的时候,那些“争强好胜先走一步”的同龄人,可能真的比你更“年轻”。

当然,此类研究的样本量还不是很多,还有待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此外,有关节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要谨遵医嘱,切勿自行运动,以防加重病情。

想要“老得慢”,可以试试这样做

既然人人都想老得慢、保持年轻态,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守住青春的密码呢?

健康饮食

目前研究认为,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是降低血管生物年龄的好方法。除了戒烟戒酒,在饮食上应选择低盐、低卡路里、多营养素的健康饮食。

保持运动量

根据《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的要求,成年人(含老年人)每周应至少进行150到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到150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并包括每周两次的力量练习。老年人还应针对性地进行平衡能力、灵活性和柔韧性练习,以防跌倒。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为了保持健康,“七分吃三分练”的思想已逐渐获得大众认可。人们的健身意识不断提高,健身方式也更加多元,并不需要拘泥于爬楼这样的运动。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有自己的运动方式,并且运动强度和质量不输于去健身房。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丰富多样,如太极拳等晨练方式以及广场舞等群众体育活动都是很好的选择。它们不仅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和下肢力量,还有助于提高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上肢力量。从综合评价来看,这些运动方式甚至优于爬楼运动。

我们常常用生日蜡烛的数量衡量年龄,但生物年龄才是解锁健康长寿的真正密码。从今天开始,每天快走几步、多舞一曲,为生命按下“慢放键”。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