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南京眼

2025年“爱鸟周”活动启动,发布南京市鸟类最新数据

有“南京户口”的鸟儿增至389种

活动现场展示鸟类标本

观鸟大赛观测到的鸟类

你知道南京有多少种鸟吗?4月21日,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爱鸟周”活动在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启动。现场发布了南京市鸟类种数最新数据、江苏越冬水鸟最新数据,同时举行了“震旦杯”南京市观鸟大赛、AI海报创意大赛颁奖仪式。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累计记录南京市鸟类共38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6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然/文 施向辉/摄

“南京户口”鸟儿增至389种,多种鸟类首亮相

活动现场,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宗永恒发布了2025年南京市鸟类种数。截至今年3月,累计记录南京市鸟类共38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5种,如丹顶鹤、东方白鹳、青头潜鸭等,二级重点保护鸟类76种,如水雉、仙八色鸫、震旦鸦雀等。

长江穿城而过的地理特征,使南京形成了由新济洲、龙袍、绿水湾等多个湿地公园构成的沿江生态廊道,不仅为东方白鹳、小天鹅等多种珍稀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还对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年初,在南京新济洲、龙袍等地多次发现以前在南京从未出现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比如在新济洲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在紫金山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腹大仙鹟。今年,南京将完成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完善的鸟类资源本底信息,将为南京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可靠有效的动态数据支撑。

江苏越冬水鸟共记录到82种

江苏位于全球候鸟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湿地资源使江苏成为水鸟迁徙的重要驿站。江苏共有多少种越冬水鸟?江苏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姚志刚在活动现场发布了最新数据。

为不断摸清江苏越冬水鸟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今年1月初,江苏组织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林科院、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单位,建立了6支调查团队、12个调查小组,在江苏沿江、沿海、重要内陆湖泊等25个湿地区域、236个调查位点开展同步调查,这也是自2024年全国首次越冬水鸟同步调查后的第二次调查。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水鸟82种、518377只。与2024年度同期监测结果相比,种类数量均有增加,记录种数增加4种,数量增加逾20万只,翘鼻麻鸭、小天鹅、大杓鹬、斑头秋沙鸭、西伯利亚银鸥等53种水鸟数量比去年均有所增加。

本次调查共记录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丹顶鹤、青头潜鸭、黑嘴鸥等4种、1074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白额雁、翻石鹬、斑头秋沙鸭、小天鹅等13种、22645只。调查结果显示,江苏越冬水鸟以鸻形目和雁形目为主,其中鸻形目35种13万多只、雁形目28种30多万只。超过1万只的水鸟有11种,依次为翘鼻麻鸭、斑嘴鸭、普通鸬鹚、绿头鸭、黑腹滨鹬、红嘴鸥、白骨顶、灰鸻、豆雁、罗纹鸭、反嘴鹬,其中翘鼻麻鸭数量达12万多只。

综合来看,江苏2025年越冬水鸟热点区域主要有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台条子泥湿地、如东东凌湿地、连云港临洪河口—兴庄河口湿地等。

24小时内观测到183个鸟种

2025年江苏省暨南京市“爱鸟周”宣传活动时间为4月1日至4月28日,有“震旦杯”南京市观鸟大赛、公益观鸟活动、黑鸢夜栖地种群调查活动、护鸟计划系列线上互动、“与鸟结缘”网络生态讲堂、“春日恋歌”系列直播等共8大项、24子项丰富活动。希望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公众关注身边的鸟类,在自然中观察鸟类、在体验中汲取知识,鼓励大家参与到保护鸟类的行列当中。

活动现场,举行了“震旦杯”南京市观鸟大赛颁奖仪式。据悉,比赛4月19日中午12点开赛,4月20日中午12点截止,观鸟爱好者在红山森林动物园、中山植物园、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紫金山、绿水湾、龙袍、石臼湖(南京段)等观鸟地点开展为期24小时的鸟类集中观测活动,统计了解本地鸟动态情况。

此次大赛共观测到183个鸟种,创历史新高。其中,白胸翡翠被评为至尊鸟种。白胸翡翠是佛法僧目翠鸟科翡翠属的鸟类,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拥有明亮的蓝色背部、翅膀和尾巴,头、肩、侧翼和下腹为栗色,喉咙和胸部为醒目的白色。在南京月牙湖、龙袍湿地和绿水湾等地均有分布。

此次观鸟大赛记录到的彩鹬、灰卷尾等夏候鸟,是今年南京的第一笔记录。同时,参赛者们还记录到了虎斑地鸫、灰背鸫等还未迁徙的冬候鸟,为“南京鸟讯”的记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