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南京眼

蝙蝠牌电扇、熊猫牌电视机……

来这里看老南京的独家记忆

▲20世纪60年代初南京无线电工业学校生产的收音机 ◀熊猫牌缝纫机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裴诗语 摄

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4月22日,由南京市博物总馆、南京市档案馆、中共南京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主办,渡江胜利纪念馆承办的“向新而生——南京工业遗产专题展”在渡江胜利纪念馆面向公众开放。

南京,是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现代产业的先锋之城。南京民族工业的成长发展,见证了中华民族从苦难深渊走向繁荣复兴的百年历程。本次展览分三大篇章,70余件档案史料与见证物如同散落的珍珠,被历史的丝线串成完整的叙事。

玻璃展柜里展示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电表、水表泛着铜锈,表盘上的刻度虽已模糊,却清晰记录着民族工业萌芽时期的艰辛。最引人注目的是两枚南京解放前夕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领导工人进行护厂斗争时使用的火星塞。一旁的展墙上,是一张1949年9月15日,下关发电所职工庆祝护厂斗争胜利的合影。泛黄的照片和沾满机油的火星塞里,定格了1949年那个护厂保产的紧张时刻。

穿过挂满老厂房照片的走廊,20世纪80年代的温馨家庭场景扑面而来:墨绿色的蝙蝠牌电扇、熊猫牌电视机……一位头发花白的参观者端详着缝纫机的木质踏板,感慨道:“这和我结婚时买的那台一模一样,当年可是凭票才能买到。”那些关于南京本土品牌的记忆,在沉浸式体验中被重新唤醒。

毗邻的“光阴长廊”则是一场视觉的时空对话,展示了南京地区各工业遗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的空间影像,通过过去和今天的图片影像的交叠对比,让观众感受南京工业向新而生的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