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似兰斯馨·如松之盛”黄良起碑刻艺术展开幕。现场,黄良起先生之子黄臻裕深情追忆了父亲潜心碑刻艺术的一生;夫人邹菊英女士向黄良起艺术馆捐赠了一批珍贵碑刻作品。
黄良起被称“金刀圣手”,其作品以刀为笔、以石为纸,将书法神韵与金石气韵融为一体,在方寸之间刻绘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灵动。此次展览汇集黄良起创作的碑刻原石、碑拓作品数百件,涵盖拓画、楹联、人像、题匾、刻章等多种形式。
无锡硕放的碑刻世家
1947年,黄良起出生于无锡硕放建丰村,他的父亲是闻名于世的碑刻大家、“治石泰斗”黄怀觉。1956年,黄良起跟着父亲到上海历史文献图书馆当“小工”,与不少名家有了接触,并在文化的潜移默化与熏陶中对碑刻“日久生情”。
这“情”越来越深。他渐渐有了要将艺术流传百世的担当,有了沉心于一事的纯粹“匠心”,有了行而稳、致长远的大家气派。
1979年,在杭州岳庙修葺过程中,众人碰到了一个难题,那就是岳飞手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找不到“刻家”。当时,中国近现代书法家、艺术教育家沙孟海先生表示:只有无锡人黄怀觉、黄良起父子才能胜任此事。
《前、后出师表》两篇文献加起来有1164个字,共刻了37块碑。但黄怀觉先生当时已75岁,主要工作都需黄良起承担,37块碑中,黄良起独立完成33块。自此,黄良起也获得了“金刀圣手”的雅号。
在碑刻创作上,靠的就是一支“铁笔”,既要还原书画作品的气韵,又要刻出自己的风格,将书画艺术之韵味,融于刻刀之中。无论是山水人像或是古往今来书法名家的作品,经黄良起一支“铁笔”,就将它们从纸上、画上“搬”至石上。
在当代书画界中,名家若想要刻碑,一定先找黄良起,因为他是公认的“碑刻圣手”。在黄良起先生的作品中,如刘海粟、李苦禅、启功、费新我、沙孟海、黄宾虹等现当代巨擘的作品不可枚举,足见这些名家对他的认可。
捐赠碑刻作品造福桑梓
“喝太湖水长大,年纪越大越想落叶归根。”黄良起生前曾多次提到自己幼时在硕放秦村小学读书,学校的孩子都很活泼,成绩也都很好。正是基于这份乡愁,黄良起将毕生作品的精华荟萃都存放于家乡硕放黄良起艺术馆内留泽乡梓,铭传岁月。
据了解,黄良起艺术馆由无锡空港经开区(硕放街道)所建,面积500多平方米,展出黄良起先生捐赠的碑刻原石十余块,碑拓作品100余幅及书籍、报刊30余份等一大批珍贵资料。
对此次艺术展的焕新启幕,无锡市新吴区硕放街道党工委委员、宣传委员刘义表示,能够让市民近距离接触了解、欣赏碑刻艺术,感受其独特的韵味与内涵,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刘义还表示,未来将充分发挥艺术馆的功能与作用,联动非遗传承人、学者专家等资源,开展文化沙龙、专家对话等活动,让艺术馆真正成为市民朋友们“家门口的艺术客厅”,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陈敏 硕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