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 姚正安
谷雨后五天,闲得没事,趁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到乡下的岳母家走走。
谷雨这个名称有希望,有神话,很有意味。一说是到了这个节气,“雨生百谷”,农人们都忙着春耕春种,播撒丰收的愿望。一说是玉帝为了犒赏仓颉造字从天而降谷粒,为了感恩上天,这天百姓载歌载舞,祝贺五谷丰登。佛教界甚至将谷雨与浴佛节联系在一起,更增添了这一天的庄重与神秘。
还有一句农谚更为管用:“谷雨前后,种瓜点豆”。与“雨生百谷”异曲同工,都说明了这个节气在农耕文明中的意义和作用。又“清明浸种,谷雨下秧”,秧苗也是在这一天开始培育的,谷雨在整个农事活动中是多么的重要啊。
近午到达岳母家。院门大开着,里里外外不见岳母的身影。妻子放大嗓门喊,没有回音。
“妈妈到哪去了呢?”妻子嘟哝着,走出门去。
过了好一会,打电话给我,说“妈妈在屋后场地上”。
走近看,八十多岁的岳母正佝偻着腰,握着一柄铁锹在空地上挖塘。
老人穿着一件单薄的衬衫,脸上的汗珠还是密密的,我看着有点不忍。
妻子说:“妈,你都多大岁数了,别种了,平时你一个人在家,买了吃,花不了多少钱。”
岳母抬起头看了妻子一眼,说:“这地空着多心疼,种些瓜点点豆子,到夏秋季就有得吃了。过去,大集体的时候,没有自留地,哪家不是家前屋后地种瓜点豆,巴掌大的地方也舍不得闲着。到自己口袋掏钱买菜,就眼馋了,再说了,也买不到我自己种的呀。住在旮旯里,离街远,自有自顺便,到地里再摘一条瓜、一把豆子,就吃起来了。”
我们知道,岳母的韧劲是劝不住的。但想想,也是在理的,一辈子靠土地生活的人,哪能眼睁睁地看着地闲着呢,又怎么可能自己的手闲着而掏钱买菜呢,打死她也不会这么干呀。
我和妻子只好找来工具陪着岳母一起干。
我虽是农家出身,但在农村干活的时间不长,离开农村也早,对哪个节气干什么,不是十分清楚,比如说“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口能言之,而实不知,不知道种什么瓜、点哪种豆。
岳母一边挖着塘子,一边告诉我们。夏秋季吃的瓜,黄瓜、南瓜、冬瓜、西瓜、菜瓜、甜瓜,都是在这个时候种下去的。岳母说,西瓜不种,有讲究,不懂。豇豆、刀豆、绿豆、红豆、黄豆,也是在这个季节种的。
我问岳母,打塘子,干吗呢?岳母说,打塘子是为了移栽瓜苗,为了提高瓜苗的成活率,要先育苗,再移栽。塘子里还要先施上底肥,再栽上瓜苗,成长速度才能快些。豆子不需要育苗,直接用小锹子挖出口子点进去,浇上水就成了。绿豆红豆,更简单,将种子均匀地撒进翻耕碾平的田里,灌上足够的水就行了。
岳母俨然是种田的专家,毫不厌烦地讲解给我听,我听得还蛮有意思的,以前或许参与过如此农事活动,但不经心,一做就忘了。哪有到现场一边操作一边听讲的效果好呢?
大多数瓜,除了丝瓜,都是趴在地上长的,所以,瓜行子两边还要留出一条沟,用于下水,要不然,下大雨,就会将瓜淹了,瓜进水两三天就会死的。岳母说,豇豆、刀豆比较费事,要搭架子,让豆藤牵到架子上,通风透阳,结得多,如果趴在地上,豆芽子很嫩,一两天就烂了。
我与妻子饭后又帮岳母挖了一会儿塘子,就回城了。
打塘子只是种瓜点豆的第一步,要做的事还很多,浇水、施肥、除草、打顶掐枝、治虫,少一步也不行。
岳父早几年走了,几个女儿也都不在身边,岳母一个人住在乡下。
我们曾担心岳母孤单寂寞,但岳母丝毫没有这方面的表现。帮岳母排排时间,她老人家不会孤单,也没有寂寞的时间啊。岳母多次告诉我,每天早上天刚亮,几十只鸡鸭鹅就叫唤着吃食,岳母侍候好一群宝宝,已经不早了,吃了早饭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一亩多地的瓜果蔬菜,得花多少功夫,真的是“眼睛一睁,忙到点灯”。岳母用劳作增补了空闲,用收获换取了快乐。我们每每从她那里带回农作物,她都喜笑颜开,比馈赠她什么都高兴。
到什么季节做什么事,已经内化为岳母的生产生活习惯,一刻也不会耽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