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小记者

“古诗迷”妈妈

北京第一实验小学五(4)班 许心远 指导老师:程蕊

我的妈妈是个资深的“古诗迷”,她大学时学中文,工作后做出版,古诗词伴随着她的成长,也充满了她的日常生活。

我的妈妈有一双明亮有神的大眼睛,受到古诗词的滋养,这双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在家里,她有时手持书本,轻声念诵“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有时拿着钢笔,在书本上“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的句子下面画上横线。我们家的冰箱上也贴满了她喜欢的诗词和古文,“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类,虽然我不能完全看懂,但觉得很有趣。

我的妈妈不仅爱学古诗,也爱用古诗,有时还会用古诗词给我的作文“画龙点睛”。记得有一次,我写《海上日落即景》,前面文思很流畅,不料到了最后,一下卡住了,想用一些好词好句,却发现前面都用过了,可是描写日落最后的部分不应该再悲壮一点吗?我就把前面的删掉放后面,结果又有点头轻脚重,我正在改来改去、犹豫不决,妈妈走了过来。她简单看了一下我的作文,眼睛一下亮了,问:“你是不是怕结尾的词太少了?”我点点头,惊讶于她一眼就看出了我的疑虑。她笑了,接着说:“其实这个很简单,直接用一句古诗就好了——‘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这句诗既很优美,又有哲理,写日落不一定要悲壮,也可以很温暖、有余韵。”我用这句诗给作文结了尾,觉得很合适。再去叫妈妈的时候,却发现她又沉浸在古诗的音频中了。

有时候,妈妈也会用古诗激励我。有一次,我遇到了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特别着急,妈妈迈着方步走过来,轻轻拖过一把椅子,在我身旁稳稳坐下。看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她微微凑近,温热的气息轻拂着我的耳畔,温柔地说:“记住,每临大事有静气;风物长宜放眼量。”说着,她用手轻柔地抚摸我的头发,那是一种充满抚慰的动作。她用这样的方式,实实在在地抚平了我内心深处的焦虑与沮丧。

我的妈妈经常会随口说上几句古诗词,吃饭的时候是“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遇到困难时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享受生活时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妈妈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她使得我们家充满诗情画意。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传统文化浸润中生活的“古诗迷”妈妈,一定是个幸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