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励青少年科技素养提升,厚植校园创新文化沃土,4月22日中午,常州市公益助学联合会·现代快报特别邀请到知名科普专家嵇明军教授,走进雪堰初级中学,通过零距离互动对话的形式,点燃莘莘学子的科学探索热情,引导青少年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
除了浅显易懂的数据外,嵇教授还向我们分享了他通过刻苦读书为未来打下基础的经验。原来,他之所以能在科技领域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持续的学习。教授还探讨了读书对找工作的好处,并拿出一个发电机进行展示。这个发电机看似简单,实则内部构造十分复杂。这让我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一种投资,能为未来的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嵇教授呼吁大家一定要认真读书,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经常阅读书籍,循序渐进,提升文化素养。
七(5)班 龚煜森 指导老师 郑琳
嵇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图片,上面呈现了两组研究数据的对比。这不禁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读书给予我们的价值是否值得?而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读书带来的学识和经验是更有价值的收获,过早踏入社会开始工作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嵇老师问我们:“为了未来美好的日子,你们要不要好好读书?”同学们齐声回答:“要!”
读书不一定能成功,但不读书一定不会在科研事业上获得成功,这真是一堂受益匪浅的科技讲座!
七(5)班 许真羽 指导老师 郑琳
嵇老师将盒子打开,一个用铜丝围成的长方形装置映入眼帘,这就是鼠笼发电机的雏形。它由两块磁铁和一个铜线圈组成,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科学原理。老师动手转动手柄,神奇的事情发生了,连接装置上的LED灯竟然亮了起来。同学们发出一阵惊叹,我也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自己看到的。
嵇老师接着拿出第二张改良版的铁片,对铜线圈和手柄进行了优化。随着手柄再次转动,鼠笼飞速旋转,灯光也变得更加明亮。在这神奇的现象背后,是电磁感应原理在发挥作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这看似抽象的理论一下子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这场有趣的科技讲座慢慢落下帷幕。回到家后,我立刻在网上查询了许多有趣的拓展知识,比如电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原来,我们常见的路边夜灯和工厂轰鸣运转的机器都离不开发电机的帮助,我仿佛看到了科技这双无形的大手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七(5)班 周明轩 指导老师 郑琳
嵇明军教授始终显得游刃有余、不慌不忙。仅仅是一句再平凡不过的话,让我体会到了文字的魅力。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授讲述他和“程”姓同学的关系。由于我姓程,嵇教授请我和另外几名同姓同学上了台,笑着问:“你们知道其实我们是邻居吗?”我当时极为迷茫。在看到我们脸上写满茫然之后,嵇教授坦然一笑,侃侃而谈:“在百家姓中,‘嵇’就在‘程’的左边,可不是邻居吗?”原本还十分迷茫的我豁然开朗,深深体会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
七(2)班 程语萱 指导老师 毛晓芳
通过这次活动,我明白了许多:虽然读书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但读书一定是我们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学习不仅是充实自己,更是为未来的成功与前途打下基础。如果我们认真努力,坚持不懈地走过了读书之路,那迎接我们的会是光明与成功。有的人在年少时虚度光阴,丝毫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等到踏入社会以后,又在后悔自己当初为何不努力读书。我们不能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后悔者。所以,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努力读书,为自己未来的人生负责。
七(2)班 戎私语 指导老师 毛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