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举办的首届“人工智能进课堂”教学应用竞赛中,无锡市新吴区鸿山实验小学9名教师以智慧为笔、技术为墨,共同创意描绘人工智能教育新图景。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该校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模式变革,探索智能课堂教学实践新样态,以实现学生个性化高质量学习。
基于数智空间的双师课堂
师生利用数智空间的功能,在传统教学中整合AI智能技术。课堂上,由传统的“人与人”互动交流模式转变成“人—机—人”的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AI智能技术,进一步增强了教学的精准性、动态性和时效性。
例如,在社团课程《探秘人工智能》一课中,教师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了机器人,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和AI机器人进行人机对话,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在类似的科学与工程教育课堂中,学校广泛运用仿生技术,如仿生机器人、生物启发式计算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领域的知识,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打开了学生学习的全新方式。
基于数智技术的常态化课堂教学优化
学校在国家课程各学科进行人工智能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如科学课例《简易净水器》,学生利用iPad在线编辑设计方案,实时投屏展示交流,动手制作,亲历科学探究过程。英语课例《My e-friend》,运用OKey平板开展师生互动,有效提升学生语言听说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例《今天去买菜》,借助VR和AI智能体,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体会买菜的学问,同时在实践中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便捷和高效。课上,学生通过与AI智能体的即时互动,享受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VR全景漫游数字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探索学习的乐趣。此课例在无锡市“人工智能进课堂”优质课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数智技术赋能项目化学习变革
该校师生将数智技术、数字资源等数字化元素充分融入项目化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式以及师生关系的转变。例如,在五年级语文“图说神话故事”项目化研究中,运用多维学习资源、虚拟学习社区、个性化的学习反馈系统,借助平板等学习工具,开展了更为多元的教学。
将数智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实践,该校覆盖了全学科、全学段,逐步构建了“智学课堂”的基本范式。“智学课堂”是借助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数智技术,拓展虚实融合的智学空间,开展数智驱动的精准教学,满足学生个性多样的学习需求。
在数智技术的学习与高阶思维的培养中,学生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课堂实践和数智技术的实践操作,数字素养不断提升。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各类创客活动中屡获佳绩,团体获奖28项,个人获奖346人次,学生数智素养扎实落地。邹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