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教育·人才

思政课融入乡村社会实践

宜兴高职校持续打造赋能乡村振兴的“田间课堂”

进村史馆寻根、访农场探秘、登讲台展示……今年4月,宜兴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师生代表走进宜兴周铁镇分水村,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主题学习活动。同时,在学校“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前观村开设“红色基因传承”主题思政课,“薪火计划”学员们以演讲、朗诵、三句半等形式,将红色历史与时代精神融合构筑“思政课堂”。

宜兴高职校开展的这场青马学员校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成为该校又一次以“打造田间课堂、同频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行走的思政课”。

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如何让青年学子扎根乡土、服务乡村?宜兴高职校以“行走的思政课”为突破口,将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乡土实践”的创新路径。

校地联动,宜兴高职校打造“行走课堂”,以“行走课堂”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继与宜兴市博物馆、党史馆、社区等开展红色育人活动后,2024年,学校进一步拓展思政育人空间,与白塔村、前观村等开展合作,以沉浸式参观、体验式学习、互动式实践、联动式课堂等方式,形成“看、问、悟、演、行”的立体化学习链条,打造了“田间课堂”。在分水村村史馆,学生通过斑驳的农具、泛黄的照片、数字化沙盘的对比,直观感受乡村从传统农耕向生态新农村的蝶变,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在“田间课堂”,学生以“听讲解、观操作、嗅泥土、触作物”的多感官实践,领悟传统智慧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深化民族自豪感;在“大思政”实践基地前观村,学生展示、教师深化,以师生互动方式,诠释青年担当。

宜兴高职校以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为契机,与白塔村、前观村等签订党建共建、“大思政”实践教育基地协议,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实现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学校将数字媒体、电商营销、文旅策划等专业课程与乡村需求对接,开展“地方特产包装设计”“橙心橙意,爱心助农直播”等项目,以项目式活动助推学生专业技能发展,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未来,校地合作将扩展至更多乡村,形成“一专业一村庄”的帮扶模式,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人才引擎”。

一次青春的“乡土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我校以乡村实践教育打破学校思政教育的边界,这不仅是思政教育的突围,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宜兴高职校副校长周晓瑜说,当职校学子用脚步丈量乡土、用技能服务乡村,当青春信仰与时代使命交织共进,一幅“育才兴乡”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孙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