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小记者

探秘生命之河

潘家小学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了解血液的成分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它在我们的身体里默默流淌,承载着健康与希望。最近,潘家小学的小记者们走进了常州市中心血站血液科普教育基地,开启了一场奇妙的血液探秘之旅。在这里,他们不仅揭开了血液的神秘面纱,还体验了模拟献血,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宝贵和奉献的意义。

走进血液科普教育基地,可爱的吉祥物“萌小血”吸引了我。她身上写着“A”,代表着A型血,仿佛在热情地欢迎我们。走进观影厅观看《血管漫游》,我们了解到血液在人体中的神秘生活。当我听到人体骨髓每分钟能产生1.5亿个红细胞、血管连起来能绕地球两圈多时,我吃惊得张大了嘴巴,忍不住和旁边的小伙伴小声讨论起来。

宣讲员姐姐给我们科普了献血的要求,年龄、体重、血压等都有严格的标准。在介绍不同血型的特点时,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极了。

最让我难忘的是模拟献血体验环节。我鼓起勇气,第一个举手扮演献血者。当“医护人员”给我系上止血带,轻轻拍打我的手臂找血管时,我的心直跳,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不过,一想到自己的“血液”能帮助别人,我又觉得特别自豪。结束后,我还收到了“荣誉证书”,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四(1)班 吴雨航 指导老师 鲁瑶

刚走进展厅,工作人员就给我们讲起了关于血液的知识。紧接着,我们看了一场关于血液知识的科普电影。通过影片,我知道了血液是生命之源,它为人体细胞提供氧气,去除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还调节体温。血液由约55%的血浆和45%的血细胞组成。血浆包括水、有机物、无机物和微量元素。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细胞,它的形状呈中心凹陷的扁平圆饼状,看上去就像一块圆圆的烧饼。白细胞的功能是消灭病菌,是守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战斗英雄。血小板的功能是使受伤部位的血液凝结,具有止血功能。

现在,献出的血液并不是直接输给病人,而是需要经过严格检测、血型鉴定、血液成分检查及核酸检测。检测合格后,血液经过分离、储存,最终才会输给病人。

通过这次参观活动,我明白了献血的重要意义。每一滴血都是生命的馈赠,通过捐献热血,传递生命,传递希望。我长大了也要积极参与献血活动。

四(2)班 王瀚 指导老师 唐群益

你知道吗?人的血液就像生命的小火车,能在身体里运送营养和氧气呢!可捐赠血液能救人这件事,我还是去了血站的科普馆才明白。

血站工作人员给我们放了动画片《血管漫游》,红细胞像小红气球一样飘来飘去,白细胞举着小盾牌打病菌,血小板像胶水一样黏住伤口,我看得入了神。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们还一起体验了“模拟献血”的小游戏。

血液里藏着这么多秘密,我们长大后也要做这么高尚的事。我想:等我长到18岁,一定要走进献血站,献出我的血去帮助别人。现在嘛,我要把今天看到的《血管漫游》讲给同学们听,说不定能让更多人勇敢伸出手臂呢!

四(3)班 李子喻 指导老师 秦梦璐

走进常州市中心血站,我们就看到展板上介绍着丁琳、朱瑛、徐婷等“最美白衣天使”的事迹。优秀护士朱瑛阿姨的格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所有的不凡无不基于平凡的日积月累。”是的,我们平时如果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坚持不懈,甘于付出,一定会像她们一样成为优秀的人。

我们来到基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血液循环模型,它生动地展示了血液在身体中的流动过程。我们还参观了各种展览,包括血液的组成、功能以及血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每一个展板都详细而又生动,让我们对血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有幸认识了宣讲员沈菲姐姐,她耐心地解答了我们的疑问,分享了她们在献血和血液科普教育方面的经验。她说,每一次献血都是对生命的馈赠,她们希望通过这种宣传方式,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血液的重要性,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献血。

四(6)班 孙骏垚 指导老师 李永清

在血液科普教育基地,我们如同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畅游人体血管,探索血液奥秘,一起见证一滴血的生命旅程。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血液中的三种重要成分: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亦称白血球,是保护身体健康的“御林军”,它们通过多种方式消灭病原体,参与免疫反应。红细胞数量最多,负责氧气与二氧化碳的运输与交换。血小板则在止血和创伤愈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血液的生命有“新生、成熟、衰老、死亡”四个阶段。其中,血小板的生命只有7到14天,白细胞有9到17天,红细胞的寿命稍长,有120天左右。对于生命来说,血液保存的时间太短了,因此需要人们不断用爱心汇聚生命之河!

四(6)班 姚永研 指导老师 李永清

“血液的奥秘”展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了我们。在显微镜前,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将眼睛凑上去。哇!眼前的世界太神奇了,圆圆的红细胞像一顶顶小红帽子,它们手拉手排着队,忙碌地运送氧气;白细胞则像一个个威武的大将军,威风凛凛地在“战场”上巡逻,随时准备击退病菌;血小板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一遇到伤口就赶紧聚集起来,认真地修补受伤破损的地方。

血型分类展区墙上的互动屏幕可有意思了,只要轻轻一点,就能看到不同血型的特点和故事。我这才知道,原来血型不仅有A、B、O和AB型,不同的血型还不能随便“交朋友”呢!要是输错了血,身体里就会“大闹天宫”,太危险了!宣讲员姐姐告诉我们,血液就像身体里的“河流”,一刻不停地在循环,给每个角落送去养分,真是太神奇了。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学到了丰富的血液知识,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宝贵与奉献的意义。那些在幕后默默工作的血站工作人员,那些勇敢伸出手臂的献血者,都是守护生命的英雄。

四(6)班 徐天泽 指导老师 李永清

在常州市血液科普基地,我们了解到身体里的血管连起来能绕赤道两圈多,是不是超级长?而且,血液占我们身体体重的6%至8%。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红细胞就像小货车,负责运输氧气;白细胞是勇敢的小卫士,能把病毒阻挡在身体外面;血小板则像补丁小将,冲锋在前堵住伤口。它们分工明确,齐心协力维持着我们的生命。

模拟献血开始了,宣讲员姐姐给我们讲解了献血知识,我听了跃跃欲试。我把胳膊放在指定位置,机器一扫码,只见显示屏上一针扎进我的血管,屏幕上的血袋慢慢地满了,这些血经过处理后输给了患病的小姐姐。她本来眼睛无神、面容消瘦、脸色苍白,输了我的血之后,脸色变得红润,眼睛也有了神采。屏幕上的背景变成了美丽的春天,小姐姐的病也好起来了。看着这些画面,我想:用自己可再生的鲜血去换取不可再生的生命,不是很值得吗?

四(6)班 欧阳晨茜 指导老师 李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