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教育·人才

共学共研,推动小数课堂焕新

无锡开展“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研讨

5月13日,无锡市“学习共同体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变革”教学研讨展示活动,在上海世外教育(附属)无锡新安实验小学举办。无锡市教科院、新吴区教育局、上海世外教育集团、上海师范大学等嘉宾与兄弟学校代表参加活动,共探小学数学课堂变革新路径。

这是世外(附属)新安实小推动“学习共同体”课改实验项目的又一次实际行动。“我们以‘学习共同体’为核心理念,聚焦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创新,以知识探究课、策略应用课等多元课型展开课堂实践。”该校校长承敏芳介绍说,由上海师范大学学习共同体研究院院长陈静静博士等专家参与的学校“学习共同体”课改实验项目,致力于推动课堂教学向深度变革,目的就是助力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型,让课堂成为师生思维共振的“成长共同体”。

当天,该校数学教师邓丹红执教五年级《圆的周长》示范课,以“互相倾听、独立思考、敢于交流”的“课堂公约”构建学习共同体。无锡市教科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黄伟星从教研视角点评,肯定课堂以“三单”为支架、以学生认知冲突为切入点的设计智慧。

新吴区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局局长杨柳表示,新吴区正推进“全学校、全学段、全学科”课程改革,着力构建“为素养而教、为理解而学”的育人范式,而世外(附属)新安实小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协同探索,为探索深度学习的课堂样态提供了实践样本。

此次邓丹红展示的公开课通过“三单”设计,引导学生在暴露思维障碍、真实问题解决、探究数学规律的过程中,深度理解圆周率“π”这一核心概念,实现从单向接受向思维构建的跨越。

“教师需构建安全平等的课堂环境,以简约而具开放性的学习单为支架,聚焦学科核心概念(如‘π’的本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协同解决问题中实现思维进阶,真正成为‘能自主学习的学习者’。”陈静静说。

此次教学研讨活动,是对世外(附属)新安实小“学习共同体”理念落地成果的阶段性检阅。上海市数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曹培英评价说,世外(附属)新安实小在学习共同体理念指导下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展现了“双新”背景下核心素养培育的成果。

在“学习共同体”理念的指引下,世外(附属)新安实小将继续深耕课堂,探索“学为中心”的教学新样态,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新安经验”。上海世外教育集团课程资源中心主任余安敏表示,集团将支持学校深化“学习共同体”实践,期待通过区域教育联动教研,为区域基础教育注入新活力。

李燕杰 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