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南京眼

2025“南京人才日”活动启幕,引才育才又放大招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规模达1亿元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5月18日,2025“南京人才日”活动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启幕,向全球人才发出“IN南京,创未来”的时代邀约。

今年是南京连续第三年举办人才日活动。从2023年5月18日正式推出这一全市人才活动品牌至今,“南京人才日”不仅成为南京给予人才的最高礼遇,也成为这座城市的鲜明标识。今年人才日,由南京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主办,校地联动、产才协同,聚焦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下的南京实践,助力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当前,人工智能浪潮深度引领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作为AI人才高地、产业蓝海,南京市当天发布了支持人工智能人才发展若干措施,主要围绕顶尖人才、产业急需人才、青年人才三个重点方向,针对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研究制定8个方面具体措施。比如,南京将在校地联合引进集聚顶尖人才方面发力,分层次给予最高1亿元综合资助,在购房、生活服务、团队组建等方面顶格支持。在培养留住用好产业急需人才方面,南京专设人才项目赛道,给予最高300万元项目资助、每年最高50万元贡献奖励。

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间往往要经历漫长且复杂的对接、试错和迭代过程。为推动更多好成果从书架到货架,从实验室到生产线,技术经理人这一职业群体应运而生。为了全面提升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南京瞄准技术经理人这支专业队伍,制定实施7条措施。比如,设立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给予500万—800万元培训补贴;支持组建高校技术转移学院等。

南京现有全职“两院”院士96人,居全国第3位,创新创业的中外院士超百人。为充分发挥院士专家集聚优势,推出《南京市联系服务院士专家工作机制》,主要面向在宁或与南京联系紧密的“两院”院士和顶尖人才,开展“三个一”走访联系和“七个一”服务保障。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当天,南京市还发布了“青柠实践”城市实习生计划,主要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大学生(含研究生),通过开展3个行动项目,全年提供不少于3万个城市实习机会。

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正式揭牌也吸引了大家的关注。其中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基金规模1亿元,聚焦驻宁高校人工智能方向的成果转化项目,并通过“招、投”联动积极引进外地项目在宁落地。主要投资项目种子轮和天使轮。目前储备了NEXAI、光影魔术手、展望未来、图灵智算量子、智诊科技等多个拟落户南京的优质早期项目。科技人才成果转化基金规模2亿元、首期1亿元,主要围绕驻区高校、人才企业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专项投资,目前已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7所重点高校对接,储备涉及信息通信、智能装备、低空经济、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累计达120余项。

此外,2025“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 千场科普”南京行正式启动、外籍人才综合服务平台“魅力南京”频道正式上线,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成果孵化基地、省信息通信特色产业人才集聚区等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