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迎来“考试季”,无锡市图书馆对馆藏的30份清代无锡人殿试卷进行集中盘点。这些殿试卷大体完整,内容清晰可辨,皆为“策论”考试,涉及近20个无锡家族。其中,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丁未科第三甲第70名杨延俊的殿试卷,格外引人注意。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这份试卷的卷封上写有考生的名次,卷首写着考生的年龄、籍贯、三代以及何时中举等个人信息,卷底有考官的打分。卷面上,字迹工整,行文流畅,一气呵成,足见杨延俊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扎实的书法功底。
那么,三甲第70名是怎样的排名?据介绍,当年二甲有110名,再加上一甲3名,杨延俊的“第三甲第70名”相当于全国第183名,可以说是学霸中的学霸。值得一提的是,同期进士中还有李鸿章、郭嵩焘、沈桂芬、沈葆桢等晚清政治家。
正是杨延俊考中进士,才改变了杨家的命运。据了解,杨延俊中进士后,历署章邱、恩县、乐安、冠县、肥城知县,皆有惠政,入祀肥城名宦祠。
杨延俊是对无锡近代工商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无锡近代第一家企业业勤纱厂,就是杨延俊的儿子杨宗濂和杨宗瀚创办的,而杨延俊和李鸿章为乡试同年,又是会试同年,后成为同榜进士,结下深厚的情谊,无锡杨氏的发迹离不开李鸿章的支持。
这些无锡学霸的殿试卷从哪儿来?这要归功于清末民初无锡名人秦敦世。据无锡市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他经过多方斡旋,从内阁争取到顺治至光绪年间无锡籍考生的考卷30卷,并归藏于无锡县立图书馆(无锡市图书馆前身),为研究无锡望族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据悉,无锡市图书馆将部分殿试卷制作成展品,以馆藏精品在五楼进行展示,想了解的市民和读者可以前去参观。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陈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