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姨妈也是妈

□南京 董丹时

“姨妈”是南方人的叫法,平时我按北方的习惯叫老姨,但是,每当落成文字,就会写成姨妈,我觉得“姨妈”二字更体现血脉亲情,尤其在母亲去世后,每每享受到姨妈的关爱,都深感温暖,觉得姨妈就是妈。无论生活中的幸福与痛苦,还是工作上的快乐与烦恼,只要想到要分享,第一时间就想到姨妈。

1998年,得知爱人罹患癌症,巨大的惶恐与不安,瞬间将我的意志摧毁,但我极力维持着表面的镇定,与医生商量治疗时间、准备住院用品等,硬扛着没掉一滴眼泪。待姨妈出差回来火速赶到我家,她一进门,我的眼泪就奔涌而出,那是只有在至亲面前才流淌的眼泪。姨妈陪我一起淌完眼泪,我的内心真的镇定了下来。姨妈包揽我女儿的晚餐、个别时段接送、周末熬汤等,让我安心在医院照顾病人,这样实实在在的母亲一般的作为,才给我勇气和依靠啊。

工作的顺遂,有时使年轻的我有点“飘”,说话失了分寸,好像自己很能干似的,对人妄加评论。每当这时,姨妈本来和蔼的脸就变得严肃,我就警醒过来,知道自己飘了。姨妈选择合适的场合,举例说出每个人都有强项和弱项,不可用自己的强项去拿捏别人的弱项,但可将自己的弱项与别人的强项作比较,这样才能有进步、有收获,才会成为受欢迎的人。姨妈的精神引领,使我少走很多弯路,因此,我总把拿不准的事情说给姨妈,她安静地听着的时候,我就能感到内心的踏实,就能产生面对的力量。

姨妈年轻时作风果敢,业务过硬,搞技术的同时兼职工会主席,是我眼里的精英。而在家里姨妈则是厨师、是家教、是裁缝、是规划师,简直无所不能。记得有一次她探亲回老家,带了一本裁剪书,给侄女们做出样式时髦的裙子、旗袍,我大为开眼,向姨妈讨了那本书,后来我也成了业余“裁缝”。而这本书绝不仅仅只是使我开眼,更是教我热爱生活、积极学习、凡事努力的人生态度。1999年我取得了国家统考的会计师证书,直至后来成为高级会计师,一路得到姨妈的鼓励和帮助。

退休后的姨妈,更和蔼更慈祥了,对年过半百的我仍然像对孩子一样,我也愿意继续这种依赖。有时我会故意问姨妈一些可问可不问的事情,就是为了让年过古稀的姨妈刷存在感,让她保持积极的思维。我会问酸菜怎么炖、棉胎怎么绗等等,同时积极鼓励姨妈参加文化馆的摄影、声乐等学习班,希望她本来就丰富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昨晚陪姨妈去剧院看京剧,姨妈步伐矫健,走得比我还快。散场后,姨妈一到家就给我套被子。今晨起床,我洗漱后姨妈已备好丰盛早餐。出门时,姨妈把雨伞、饮料、水果都塞进我的包里,我像小宝宝一样,开心地走出家门,身上暖,心里更暖。

请求姨妈,再让我当几十年“小宝宝”,同时也接受“小宝宝”多种方式的反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