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名医名院

医院创新推出家庭式病房

暖箱变家,早产宝宝住进爸妈怀抱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陈艳萍 顾颐菲 记者 张宇)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创新推出家庭式照顾病房,通过“医疗专业照护+家庭情感陪伴”的全新模式,为新生儿患者家庭搭建起温暖的医疗港湾。这一举措打破了传统母婴分离的救治格局,不仅让新生患儿父母在专业医护指导下深度参与患儿护理,父母的陪伴和医护的专业治疗更有助于宝宝的康复,实现了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升级。

近日,38岁的新手妈妈陈女士,抱着襁褓中体重已达4斤8两的早产宝宝办理出院手续时,眼中满是感激与释然,同时还附上了一封手写感谢信。

回忆起之前的惊险经历,陈女士仍心有余悸:因妊娠期糖尿病、完全性前置胎盘伴反复出血,数次保胎住院,每一次都担心留不住宝宝。最终,她的宝宝在31周时早产,出生体重仅3斤2两,而且伴随窒息、呼吸窘迫等危急状况。在度过生命抢救的关键期后,呼吸暂停、内环境紊乱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不过,好在新生儿科主任邬薇有着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在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宝宝慢慢开始康复。

但是,看着暖箱中这么小小的宝宝,让初次接触早产儿护理的夫妻俩陷入深深焦虑。“让我换尿布,我都怕弄伤他。”陈女士坦言,传统母婴分离模式让家长对患儿养护完全缺乏信心。而新生儿科推出的独立家庭式病房,成为扭转局面的关键——在医护人员手把手的教学下,这对父母系统地学习了手部卫生规范、早产儿皮肤护理技巧、科学喂养方法,更掌握了生命体征异常识别等专业知识。

一周的照护培训后,陈女士不仅能独立完成宝宝的日常护理,更惊喜地发现母婴互动增多后,孩子体重增长稳定,未出现任何感染迹象。

据邬薇介绍,家庭式照护模式通过三大核心优势重塑新生儿救治体系:“我们配备了专职医护团队进行24小时照护指导,从基础护理操作到危急情况预处理,形成标准化培训体系。例如针对早产儿喂养难题,医护团队会根据患儿个体情况严谨计算,从而制定梯度喂养方案,同步监测生长曲线。”其次,独立病房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监护室的冰冷感,允许父母24小时陪伴,通过肌肤接触、语言安抚等亲子互动促进患儿神经系统发育。除此之外,从住院期间的照护培训,到出院后的随访指导,构建“医疗—家庭”无缝衔接的照护闭环,显著降低家庭照护成本与再入院率。

“当看到陈妈妈从最初的手足无措,到能熟练为宝宝做抚触按摩,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种模式的价值。”赵静护士长感慨道。家庭式照护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创新,更是对“以家庭为中心”照护理念的践行。正如陈妈妈在感谢信中所写:“如今,孩子情况稳定,我们终于能将他拥入怀中。这份圆满是你们用仁心仁术日夜守护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