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副刊

病房里的陪护

□南京 陈思

在病房里,我和住院的朋友聊着天,这时,隔壁25床病人手术后被推进病房。她的丈夫赶紧起身,和护工一起小心翼翼把女人搬移到床上。

丈夫轻柔地帮妻子盖好被子,看着妻子平静躺下,他轻轻从墙边搬来一张凳子,坐在妻子床边,小声问妻子感觉怎么样。我听到妻子说还好,不怎么疼,他露出了笑容,一只手握住妻子的手,另一只手从床头柜的纸盒中抽出一张纸帮妻子擦了擦额头。他一会儿看看手表,告诉妻子,还有20分钟,就可以喝水吃东西了,他时不时问妻子渴不渴,我听到他妻子说不渴,不用那么担心。

作为陪护家属的丈夫,他已经在医院陪护了5天,晚上只能租个椅子躺一躺。有人问25床陪护丈夫:“仅仅是一个小手术,别的陪护,病人没有动手术前都不会一直在医院陪护,为什么这么多天你一直陪护在妻子身边,一点不敢离开,多累啊。”他认真地说:“不放心啊,妻子贫血,有一次晕倒过,所以他怕手术后妻子身体虚弱,出什么意外,所以要一直陪护在妻子身边。”

有个贴心的陪护坐在病床前,他们的安慰会让病床上的病人能稍许解除疼痛。看着25床的陪护,大家都羡慕,说丈夫细心又温柔。

我的朋友,27床的小夏这次做肠镜检查,身边却没有陪护,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无痛,做肠镜切除息肉是非常疼的。”他说自己是外地人,父母年龄大了,他不愿意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就没有找陪护。好在,在住院期间,大家都愿意帮助他,他有很多陪护,这让他非常欣慰。

的确,陪护是个力气活,空间小、吃不好、睡不好,还要时刻关注病人的情况及时做出回应,积极和医生沟通并加以了解病人注意事项,所以很多时候,愿意陪护在病人身边的人一定是关系非常亲密的人,也一定是善良而有爱有责任担当的人。

26床的老太太70多岁了,安徽人,胃不好,住院期间,一直是个男的送饭加照顾,小小的凳子加折叠的床,陪伴在老人身边,别人都以为是她的儿子,老太太说是女婿,她躺在病床上跟我们说起了女儿和女婿的故事。

她说,女儿原本有这么好的丈夫,还在高校当老师,他们有个可爱的女儿。前两年,老人的女儿得了重病去世了,后来,女婿重新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女儿,老人舍不得女儿的孩子,经常来看望孩子,女婿也把他们老夫妻当自己的父母,一直照顾他们。这次来切除胃里的囊肿,老头子年龄大了,不能来,女婿听到后,急忙赶来照顾,老人说着,流下了眼泪。

听着老人的故事,病房里一阵沉默。

病房里的病人,在病痛中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学会了好好生活,拥抱生命。而那些陪护者,为病人裁剪了一件爱的外套,温暖地包裹着病人,这份刻在血脉里的守护,虽没有华丽辞藻,却永远是病人生命中最珍贵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