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餐饮商家开始试水剩菜盲盒模式,将当天没有卖完的食品打包出售。这一模式引发了争议。(6月25日中国之声)
从积极层面来看,剩菜盲盒是消费领域的一次创新。对于商家而言,它有效缓解了库存压力,将原本可能被丢弃的食物转化为额外收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了资源利用率。部分商家还借此塑造了环保、亲民的品牌形象,收获了消费者的好感。剩菜盲盒还契合了当下倡导的绿色消费理念,既减少了食物浪费,又让消费者以实惠价格获得商品,甚至带来“开盲盒”的惊喜体验。
尽管剩菜盲盒具有诸多优势,但其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由于盲盒的特殊性,消费者无法提前知晓食品的具体信息,如生产日期、储存条件等,部分商家可能存在以次充好、超期销售等问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下,消费者购买剩菜盲盒,就如同买彩票一样,很难保障里面的食品安全无虞,说不定就“踩雷”了。
由此可见,监管层面应尽快出台针对临期食品盲盒的专项规范,明确保质期临界标准、储存运输要求及追责机制,同时探索全流程可视化监管模式。商家作为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应强化自律意识,严格把控食品质量,规范储存条件,清晰标注食品相关信息,杜绝以次充好。
浙江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