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重磅/社评

为何给武则天无字碑加盖亭子,答案不能留白

近日,陕西咸阳乾陵景区内,武则天无字碑上方新建的一座大红亭子引发网友关注。有人质疑“加盖”花费500多万元,对此,景区工作人员称总中标金额为559万余元,涵盖唐乾陵述圣纪碑、无字碑保护设施及附属周边环境设计,并非一座亭子的建设费用。其预算范围在2023年乾陵管理处发布的政府采购意向中有说明。

目前,无字碑保护设施项目已全面竣工,述圣纪碑保护设施项目工期推迟,尚未开放。网友一看到大红亭就质疑无字碑是否适合“加盖”,说明近年来文物保护的普及工作做得不错。更有人联想到保护性破坏的典型案例:沧州铁狮子因加盖亭子导致积水难以蒸发,加速了铁狮子锈损。还有人打起算盘开始为亭子估价,到底值不值?有质疑很正常,遗憾的是,如果在亭子未建之前就开展讨论,可能会得到更完美的答案。

公众对无字碑未来命运的关注值得重视。相关部门不妨以更科学、更详实的信息回应网友的“大胆假设”,如果不回应或者简单应付几句,大量留白任由公众去猜测和想象,无疑错失了一个极佳的科普机会。工作人员称,在历史上这个碑本身就有亭子。这就是修建亭子的原因?显然难以服众。

至于项目造价559万余元究竟用在何处,更值得一一说明,给其他文物保护项目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文物保护人人有责,这场围绕无字碑“加盖”的争议,体现了公众对于保护和传承文化珍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字碑究竟为何无字,至今仍是个谜。但无字碑上为何加盖这样一座红亭,理应尽力向公众说清。

现代快报/现代+评论员 荼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