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构建过程中,我们充分考虑初中生的身心发展,重点关注创新人才的思政教育和校史文化传承、学科基础培养、学科交叉整合和创新能力发展”……
这是今年6月9日“人民教育”官方微信专题报道无锡市全域推进中小学工程教育时引用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校长毛锡东说的一段话。“人民教育”微信《未来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专门将堰桥初级中学工程教育的经验做法写入其中,报道该校“激发课程‘原动力’,擦亮工程教育底色”经验做法。
文章说,工程教育的实施载体是课程,研究重点是课程,推进的关键也是课程。在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方案中,工程教育占比不高,如何因地制宜搭建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堰桥初中在江苏省率先成立了空间工程教育实验中心,开发与空间科学高度相关的工程教育课程,形成了‘基础类’‘项目实践类’‘综合创新类’三大板块的空间科学专门性课程。”
文章在分析“怎样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工程教育课程?破题的秘诀在于跨学科融合”一段中这样举例写道:
堰桥初级中学的综合创新课程“建设火星家园”为学生创设了“移民火星”的开放性科学情景。该课程需要学生完成水火箭和火星车的模型制作,并进行火星环境分析和布局规划。整个课程融入了数学、化学、生物学、物理等多门学科,让学生在掌握学科基本原理的同时将其运用到实际场景,由此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能力。
据了解,堰桥初中“望向深空”初中空间科学课程基地自2022年立项以来,紧紧围绕“空间科学”这一主题,逐步融入工程教育理念,创新人才基础培养的校本实践,探索初中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模式。
经过近三年的实践探索,该校“望向深空”初中空间科学课程获得立项,成为无锡市工程教育优质课程项目、无锡市工程教育重点学校。学校建成空间工程教育实验中心,包括航天文化基地、星箭探索基地、深空探测基地、太空实践基地和一个卫星测控实验室,为项目提供场域支持,为学生提供课程体验。
学校依据学生知识、能力、思想等要素的发展架构空间科学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普及性课程和专门性课程。普及性课程针对全体学生,分别是空间科学科普课程和空间科学精神课程,而专门性课程针对空间科学实验社学员,学校还开发了空间科学教育课程方案、课程纲要、实施课例等合计6万余字。
该校空间科学课程包括常态化开展各类参观学习活动,如赴北京航天员训练基地,参观远望号、蛟龙号等,每年邀请各类专家学者及校友来校做讲座等。团队成员曾开设市、区级示范课或学术报告15场次,荣获区级教学比赛一等奖及以上奖项21人次。团队成员中1人获评江苏省教学名师、“锡教名家”培养对象,1人获“惠山工匠”称号,7人次获评市区教学、德育工作骨干。
沈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