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第十五届江苏书展

莫砺锋:江苏人让长江“变长”2000公里

莫砺锋做客“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以“千年文脉与万里长江”为题开讲

7月3日上午,第十五届江苏书展重点活动“书香中国・全民阅读大讲堂”首场讲座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A馆举行。著名学者、南京大学文科资深学者莫砺锋教授以“千年文脉与万里长江”为题,为现场读者及线上观众带来一场文化盛宴。现场,《江苏文脉大讲堂文丛(第一卷)》正式发布,众多读者排队,请莫砺锋教授签名留念。

活动由江苏全民阅读促进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承办,江苏人民出版社、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特别支持,通过现代+APP、视频号、微博、抖音等平台同步直播。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文颖 白雁 徐晓安 刘伟娟/文

施向辉 顾闻/摄

长江是江苏文脉的集中话题

为什么会讲“千年文脉与万里长江”这个主题?莫砺锋表示,和刚刚出版的《江苏文脉大讲堂文丛(第一卷)》有很大关系。

《江苏文脉大讲堂文丛(第一卷)》由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现代快报主编,收录“江苏文脉大讲堂”前十六讲共17篇内容,集结莫砺锋、胡阿祥、叶兆言等17位知名专家学者的精彩讲座。学者们从人文、历史、园林、农业等多元视角解读江苏文脉,既是学术研究的大众转化,也是江苏文脉整理工程的重要传播成果。

“大家翻开目录页可以发现,里面讲到了江苏的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内容相对广泛,但是我们也能看到一个集中的话题,那就是长江。”《江苏文脉大讲堂文丛(第一卷)》第一章正是莫砺锋的《诗词里的大美长江》,其后还有南京大学教授胡阿祥的《大江大河,江苏的文化密码》,南京图书馆馆长陈军的《长江文明与神奇的北纬30度》……

这么多学者将目光聚焦长江,在莫砺锋看来,正是因为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江苏人民的母亲河,赐予江苏土地、风景、物产、文化。“万里长江滚滚东流,它是一条充满生命力的大江大河,从未停止生长。”

长江的“长”与江苏人有关

世界水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全长6363公里的长江有众多头衔。不过,历史上长江的长度曾一度“缩水”2000多公里,直到明末,一位江苏人才为长江找回了长度。

莫砺锋介绍,古代人长期认为岷江是长江的源头。比如苏东坡大约36岁时,曾来到江苏镇江金山寺,写下著名的《游金山寺》,说“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我家江水初发源”,意思就是我家住在长江源头,而苏东坡的家乡在眉山,位于岷江边。因此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长江的源头是岷江。

除了苏东坡的诗词,中国最早的地理文献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中写到了“岷山导江”;古代关于江河研究最重要的地理学著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提到岷江是长江的源头。莫砺锋说,如果将岷江视为长江源头,那么长江的长度就比现在的数据要少2000多公里。“长江有6000多公里长这个数据,来源于江苏人民的贡献。”

明末,江阴的大地理学家和旅游家徐霞客进行实地考察,亲自沿着长江一路溯源而上,探明金沙江是长江的源头。而现代地理学确认,金沙江确实是长江的上游干流。“比此前人们的认识多出了2000多公里,从人文地理的角度来说,长江在徐霞客的步测下变得更长了,这是江苏人民对母亲河的深情回报。”

流淌千年,长江文脉依然滋养当代人

一个小时的讲座,将长江与江苏的历史、文化、名人故事融为一体,干货满满。台下座无虚席,有人带着一大包书,有人拿着小本子不停记录,还有来迟了些的观众干脆靠墙站着听讲,同样津津有味。讲座结束后,读者们更是排起长队,请莫砺锋老师在《江苏文脉大讲堂文丛(第一卷)》上签名留念。

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高二学生马袁圆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是莫砺锋老师的“粉丝”,为了这场讲座一大早就来场馆排队。“我觉得听老师讲座和我自己看书还是有点不一样的。书里有的地方我要仔细读才能明白,现场有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就很好理解。”

多名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的VIP客户以及员工也来到现场听讲座。客户代表王女士表示:“在逛书展的同时,有幸聆听莫砺锋老师的讲座,很有收获。中国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特别支持的这场活动,让我们在历史文化中得到启迪,放在实际中,我觉得无论投资还是财富管理都要兼具历史视野和人文情怀。”